十萬個為什麽是培養少年兒童科學世界觀的必讀書籍。
百科全書是知識的總匯,是壹切知識門類廣泛的概述性著作。
十萬個為什麽內容豐富,涉及諸多學科,包括天文學、地理學、地球科學、自然史、人類史、動物學、植物學及人體生理學等。讓小讀者在欣賞精美插圖的同時,步入深入淺出、情趣盎然的解疑過程。
百科全書是概要記述人類壹切知識門類或某壹知識門類的工具書 。百科全書在規模和內容上均超過其他類型的工具書。百科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的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於它幾乎包容了各種工具書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
百科全書是知識的總匯,是壹切知識門類廣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壹部優秀的綜合性的百科全書,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之壹。
著作概念
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也作Encyclopedia)(閩東語羅馬拼音: ba kow zu'owng ts'ju) 是指壹種大型參考書。采用詞典的形式編排,收各科專門名詞、術語,分列條目,詳細解說,比較完備的介紹文化科學知識。有包羅萬象的綜合性的百科全書,也有專科性的百科全書,如醫學百科全書、工程技術百科全書等。
百科全書是對人類過去積累的全部知識或某壹類知識的書面摘要。
編排方式
西方現代百科全書大多按字母順序編排。註重檢索功能的話,壹般采用小條目的編纂思想。註重百科全書教育功能的則采用大條目的方式。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鑒和連續修訂制4種。
百科全書中常見的壹些編排方式:
字順編排
分類編排
大類編排,條目按字順編排
條目劃分
百科全書的條目包括標題、正文內容和圖表等。在百科全書的編纂中,條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應該便於檢索,有學者認為條目應該都是獨立的主題,應以方便讀者的檢索為準則。另外,條目的主題應該是客觀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擬定的。例如海灣戰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狗的神話”則是人為擬定的主題。
條目的命名應該清晰明確,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難界定“新型”的劃分。
主體原則
獨立主體原則:主體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就像我們去壹個公司辦事,我們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稱、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部門。
客觀形成原則:這個主題應該是人們在了解,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客觀形成,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為擬定的。如創世神話是壹個客觀存在的神話題材類型,但是狗的神話就是壹個人為概括的主題。因此缺少公認的規範性和確定性。
單壹主題原則:如時間和空間是兩個主題,應該分設。
準確性原則:條目的名稱應該準確的表明條目的主題。
通用性原則:應該使用規範的或約定俗成的名稱。
名詞性原則:條目名稱應該是名詞性的,靜止的。如“解放海南島”應該改成“海南島戰役”。
簡要性原則:如使用唐詩,而不用唐代詩歌。
非研究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研究論文。
非應用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為了指導具體的應用。
百科全書的分類結構以及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它非常適合在線或斷線的電腦格式。最近幾年,大多數主要的百科全書都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電子化。基於磁盤(特別是CD-ROM)的出版物擁有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同時,電子百科全書還可以包含各種傳統媒體無法承載的多媒體格式,例如動畫、音像或視像。概念有關聯的文章之間的相互動態鏈接也是壹個重要的優勢。在線的百科全書則擁有動態的優點:新的信息幾乎可以立即被呈現,而不用等到下壹次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