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是速度的提升。
興修公路:
火車與鐵路:
截至1880年,縱橫歐洲大陸的鐵路長度已超過16萬千米。國際路線也逐漸開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1883 年開始運營的東方快車:
此外自行車與汽車也相繼在 19 世紀下半葉誕生(19 世紀 60 年代自行車誕生;1886 年,本茨發明汽車)。凡爾納在 1873 年出版的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正是這壹時代人類在速度上大跨越的忠實寫照。
通訊:
1837 年,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獲得電磁電報專利,電磁電報開始取代臂板信號系統。
1841 年,郵票出現。英國王家郵政局每年遞送的郵件,在1860年為5.64億件,1880年增至12億件,1900年更是高達23億件。
1848 年,出現了第壹家報亭。
1865 年,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通訊電纜鋪設。
1876 年,貝爾發明電話。
人們可以更為快速、便捷地移動、獲取信息。壹個人在壹生中所見的事物大大豐富,遠超過去,正如匈牙利作家馬克斯·諾爾道在 1892 年所指出的,新全球通信網絡的發展意味著如今壹個普通村民的視野超過了壹個世紀前的壹國政府首腦。他若翻開報紙,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以下壹連串消息:智利發生的革命、東非的叢林戰、中國華北的壹場屠殺、俄國的饑荒」。在更廣的範圍內,不同人、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也就更頻繁,這正是催生新事物的條件之壹。因此,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這樣壹種加速都讓變化和革新變得尋常。
此外,空間距離是在時間意義上縮短的,因此時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社會,人們以日照正午為準測量時間,因而各地時間各不相同。當時個人使用鐘表的情況很少,大部分鐘表也只有壹個時針,大家並不需要準確知道當前是幾點幾分,我們今天所謂的「遲到」在當時並不成為問題。而到了 19 世紀,許多新事物的出現產生了對精確時間的需求。例如工人們按小時領取工資,工時就得精確計算。火車的出發、抵達,通訊信息的傳遞,都需要標準化的精確時間。鐘表大大普及,另外由於火車跨越了不同地區,也就需要將各地的時間統壹起來。最早在英國實現了這壹點,1855 年,英國幾乎所有公***場合的鐘表都采用了格林尼治平時。隨後歐洲大陸的各個國家也統壹了自己的時間。這對於 19 世紀下半葉的戰爭也非常重要,因為此時調動軍隊用到了鐵路。德國的陸軍元帥赫爾穆特·馮·毛奇就呼籲要統壹德國各地的時間:「德國現在有5個時區,這是昔日四分五裂的德國遺留下來的。現在德國已經成為壹個帝國,理應消除這壹現象。」時間的統壹對於殖民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全球化開始由此起步。
時間與空間的縮短還帶來了壹個變化,那就是昔日貴族們的「壯遊」被資產階級的商業旅遊取代。最早進行大規模旅遊的是英國人。浸信會牧師托馬斯·庫克創立了壹個相當成功的旅遊公司,靠為宣傳節欲的人組團出行起家,以團購方式從鐵路公司得到折扣車票。19 世紀 60 年代末,庫克組織的旅遊團足跡遍及歐洲大陸。英國遊客們以自己廣博的見聞鄙視起許多歐洲大陸上的人,當然歐洲大陸人也瞧不上這些英國人。1890 年羅馬尼亞作家尼古拉·約爾加看到在威尼斯的英國遊客後吐槽道:
此外便是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新事物的層出不窮。當時歐洲的各大城市因工業化變得越來越龐大,也進行了許多改造,和幾百年前的城市完全不壹樣。
從人口數據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窺見城市化的進程:
隨著人口的大量聚集,許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城市設施在 19 世紀也開始出現。
自來水到 19 世紀下半葉開始慢慢普及。而此時很多城市裏仍然是將河水直接通過管道送到千家萬戶,以至於有的水龍頭裏放出來的水還混雜著小魚。抽水馬桶、公***廁所、下水道系統也出現在 19 世紀下半葉。1870 年版的《拉魯斯詞典》中就寫道:「有身份的外國人離開這座城市前,無壹不想參觀壹次著名的巴黎下水道。」約翰·拉斯金表示:「壹個好的下水道系統遠比最受人推崇的聖母馬利亞畫像高貴聖潔。」
而在這個階段,城市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汙穢之物,如馬糞、動物集中屠宰的屍體等等,在加上排水系統尚未完善,工廠造成的空氣汙染又比較嚴重,早期城市的環境其實挺糟糕,貴族們自然是不願意住在城市裏的。
19 世紀最著名的城市改造當屬拿破侖三世時期巴黎長官喬治-歐仁·奧斯曼主持的巴黎大改造。他下令拆掉了中世紀留下的狹窄街巷和大量住宅,拓寬道路,建成寬敞的林蔭大道。同時還興建了許多大型公***建築和廣場。這裏有壹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叛亂,林蔭大道很方便軍隊的行進。正如他自己所言:「老巴黎已被掏空,叛亂街區和殘存街壘片瓦不剩。」
環城公路、人行道、公園逐漸在城市改造中出現。1868 年,倫敦曾經安裝過煤氣交通燈,但引發了爆炸,後來直到 20 世紀歐洲城市才重新安裝交通燈,畢竟這時候汽車也越來越多了。
長明的路燈也出現在街道兩旁,開始是煤氣燈,後來出現電燈,這讓夜間的遊蕩成為可能。
哪怕在汽車出現之前,城市交通也有很大改變。19 世紀末有軌電車最先出現在柏林,此前已經有很多有軌馬車。最早的地鐵是 1863 年倫敦開通的,由蒸汽驅動,19 世紀末逐漸轉為電力驅動。
商業的日益發達也體現在城市中,最典型的就是百貨商店,琳瑯滿目的商品足以碾壓街邊的小店鋪:
巴黎的拱廊街也是當時的新鮮事物,相當於我們今天的購物中心,它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邊界,給商品提供了更多展示的空間,物質的豐裕似乎無窮無盡。
城市除了在水平空間上的擴展,還有在垂直空間上的生長,這有賴於電梯的普及。
電梯導致高層建築越來越多,這也進壹步使得城市成為陌生人社會,人們不再爬樓梯,鄰居之間很難打上照面,也就不再那麽熟悉。
城市就這樣壹步步變成我們今日的面貌,而在最初的急劇變化中,它帶給人們壹種「震驚」的眩暈感,這正是人們對現代社會最為強烈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