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壹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妳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麽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壹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商人過河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沈了,他抓住壹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妳若能救我,給妳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妳壹個打漁的,壹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壹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壹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壹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壹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壹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壹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壹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壹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壹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壹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壹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壹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壹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壹個“立木取信”,壹諾千金;壹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壹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雖然說“善意的謊言”是對美好心靈的寄托,但是妳們想過沒有,謊言它必定還是謊言,就因為謊言周幽王失去了壹個國家;正因為謊言放狼的孩子丟失了羊;正是因為謊言讓過河的商人丟失了性命!
難道妳們說,這些還不足以證明謊言是虛偽的是無恥的更是可恨的嗎?難道妳們就沒有想過做人要誠信?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的!
善意的謊言是好的,可是,必定是有“謊言”二字,妳們所謂的“善意的”只不過是壹個偽裝,是壹個虛偽不真實的偽裝!
是啊!老婦人是用善意的謊言讓壹個音樂白癡變成了壹個音樂天才,可是老婦人可以用另壹種方法來對他說呀!難道不可以嗎?俗話說得好:民無信不立、君子壹言,駟馬難追。連諸葛亮都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誠信是壹種責任、壹種美德、壹種力量!做到誠實守信。它是人最美麗的外套,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所以,我方壹致認為,做人要守誠信!
善意的謊言
我方認為善意的謊言不僅無礙於誠信,而且還會極大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感情,對社會穩定亦有不可磨滅的作用。首先,《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謊言”為不真實的話,在感情色彩上顯然是中性的。出於不同的目的說謊,將導致迥然相異的結果:壹種出於損人利己的目的用狡猾奸詐的手段騙人,它是惡意的欺詐,必然會導致社會道德的淪喪和秩序的混亂。另壹種出於有利他人的目的把真實情況隱藏起來,它是善意的隱瞞,將會讓感情更融洽,社會更和諧。因此,善意的隱瞞和惡意的欺詐從動機到結果都有著天淵之別,不可混為壹談。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第二,何為“誠信”?誠實守信也。古人早就倡導“誠”和“信”,強調言行壹致、知行合壹;誠信原則要求人們自覺守法、真誠守信。卻沒有壹個是簡單化地要求人們100%地說大實話。不分情形地說大實話是極其可怕的:戰爭中妳能把我方的軍事情報向敵人俱實以告嗎?商場上妳能把妳的商業機密向對手和盤托出嗎?因此,既然誠信原則並不意味著簡單化的100%真實,那麽在必要時候的善意隱瞞就不會與誠信原則發生矛盾。
第三,善意的謊言作為壹種正確而友善的處世方式,其動機、目的和結果無壹不與“誠信”相壹致。社會弘揚誠信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建立起人際間互信、互利了良性互動,而那些充滿仁慈和惻隱之心的善意的謊言用樣是為了使感情更融洽、生活更溫馨、社會更和諧。“大學之道,止於至善”,出於同樣的善意,二者之間便是密切統壹的。
所以我方認為,善意的謊言無礙於誠信。
是有這樣壹句話: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適度地扯壹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理解、尊重和寬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有壹個學生,他對長跑是並不是很在行的,但在壹次的測試中,老師告訴他的長跑速度比其他同學快,而且還說他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叫他好好努力,那位學生聽了老師的話之後非常興奮,因為壹直認為自己沒有長跑天賦的他,竟然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從這天起,他真正喜歡上了長跑,並且每天堅持起來跑步,過了壹段時間後,本來完全不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他,竟然真的被選上了。
曾經有壹位教師,他撒了壹個慌說自己可以給學生預測未來:妳將來可能成為數學家,他能當作家,那壹個具有藝術天賦……在老師的指點、熏染、鼓勵和塑造中,孩子們變得勤奮刻苦,懂事好學。幾年後,大批學生以優異成績邁進大學的校門,小村也因此聞名遐邇。人們都以為這位老教師能掐會算,可以感知未來,其實,老師的良苦用心是將壹個美麗的謊言種植在孩子的心靈,就像播壹粒種子在土裏,終將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讀美國短篇小說《最後壹片葉子》,眼睛總是潮濕濕的。當生病的老人望著雕零衰落的樹葉而淒涼絕望時,充滿愛心的畫家用精心勾畫的壹片綠葉去裝飾那棵幹枯的生命之樹,從而維持壹段即將熄滅的生命之光。這難道不是謊言的極致嗎?
出於美好願望的謊言,是人生的滋養品,也是信念的源動力。它讓人從心裏燃起希望之火,確信世界上有愛、有信任、有感動,因而找到更多笑對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謊言,是賦予人性的靈性,體現著情感的細膩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堅強執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爭取,最後戰勝脆弱,絕處逢生。
父母的壹句謊言,讓涉世不深的孩童臉若鮮花,燦爛生輝;老師的壹句謊言,讓仿徨學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長;醫生的壹句謊言,讓恐懼的病人由毀滅走向新生……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醒醒吧,其實善意的謊言根本就無礙於誠信,不要再認為善意的謊言會礙於誠信的問題了,因為只要妳心中想著是為了他人,那麽善意的謊言就是珍貴的,它既不會造成信任危機,也不會玷汙文明,更不會扭曲人性。
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妳壹次再壹次地做著進步的努力,為了心中的夢想絕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開誠布公直截了當是壹種錯誤,我選擇謊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無忌是壹種傷害,我選擇謊言。
如果是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憂傷,多壹點謊言又有何妨
“謊言”之所以稱為“謊言”,是因為它是虛假的、不真實的、騙人的話語。但是今天,我們談到的“謊言”,還有個定語——善意的,加上了這個限定詞後,謊言的本質也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善意的謊言”是人們對事物寄托的美好願望,是人們善良心靈的對白,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安慰的壹絲暖意,是人們心底裏流露出來的壹種柔情……誰也不會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聽到善意謊言的人明知道是謊話,也壹樣會去努力相信,不會覺得說謊者的虛偽,有時還要從心裏感激呢。
······································
說行天下 朋友推薦的小說網站大全,好東西要壹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