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詞典》載:“八極拳,全稱為‘開門八極’,相傳清康熙年間由河南焦作嶽山寺傳出,故又名‘嶽山八極’。”
《武林》雜誌刊載的《八極拳單練及實用法》中說:“八極拳為我國傳統拳種之壹,傳聞最早源於河南焦作嶽山寺。”“武林界拳諺雲:‘文有太極安天,武有八極定乾坤’。”
以上均言“河南焦作嶽山寺”,“嶽山寺”系“月山寺”之誤。金代所建“月山寺”為河南四大名寺之壹,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位於現博愛縣北郭之月山。在焦作境內,別無“嶽山寺”之名。在“月山寺”的碑文及文獻中,確有記載:月山寺第二代主持蒼公,直隸保定人,武進士出身,創八極拳。
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壹。壹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二說,源於武當,是道士所創。三說,是清代河南嶽山寺和尚張嶽山創。四說,是清代壹號“癩”的雲遊道士所創。但均無確切史料依據,故其起源有待進壹步研究。還有說法八極拳原始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為少林寺第四門看山拳。八極拳系內由外家八種拳中之精華手法組成,故名為八極拳。
按照通常的說法,八極拳全名“開門八極拳”。尊邋遢真人為壹世,丁發祥為二世,“癩”為三世,吳鐘為四世。吳鐘無子,中年得壹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於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 八極拳“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及族弟吳鐘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
八極拳據傳由癩姓道士傳藝河北省慶雲縣後莊科村人吳鐘:吳鐘傳藝其女吳榮。後吳家移居滄縣孟村鎮(今孟村回族自治縣),孟村遂成為八極拳的傳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