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壹句,鄭說“山高”比喻道德崇高,“陽”是敬仰;朱說,這是針對人的仰望高山,沒有任何比喻。
按照鄭的說法,“敬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磊落的行為;根據朱義的說法,“京行”(-há ng)是主幹道,“京行杭站”是指主幹道可供人們行走。
鄭玄和朱都是大學者,他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但是,由於它們之間相隔了幾千年,鄭說在朱說它被提出之前,它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了。因此,後人在引用這壹說法時,選擇了鄭說多於朱說。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字典,有的是兩種說法並存,有的是兩種說法混在壹起。
兩句中的“之”字是助詞,表示確定的語氣,“之”字有時被後人引用。
“山起,景止”這句話可以縮寫成成語“山起,景止”,“佩服”二字由此產生。因為是名句,所以被後人大量引用。這裏僅舉《孔府史記》中的壹個例子:“有詩曰:“山起,景止。“雖然達不到,但是向往。
這是用來贊美孔子的。因為在語錄的最後加了兩句話(意思是:雖然我達不到這種程度,但內心壹直向往),所以仰慕的意思特別明確。況且《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比鄭玄早出生200多年,可見羨明之說早就流行於世,並非鄭玄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