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按內容分類,包括4個部分,44個綱,66個屬。經典部包括易、蜀、詩、禮、春秋、孝、五經、四書、音樂、小學等10類。史部包括15類,如正史、編年史、雜史、其他史、詔令、傳記、史籍、實錄、時令、地理、官職、政書、目錄、史評等。細分包括儒家、兵家、法家、農民、醫生、天文算法、數學技術、藝術、音樂記錄、雜書、小說家、佛教徒、道教徒等14個類別。該集包括《楚辭》、《別集》、《宗集》、《詩評》、《詞》、《曲》五大類,共44個類目。以上類別除了張輝的小說和戲劇作品,基本包括了社會上流行的各類書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監、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四庫全書》是我國古籍的總集,有34,665,438+0冊,79,309卷。由於七部書的完成時間、抄寫人員、繪圖補充等方面的差異,各個部門的藏書總量也有所不同。如文錦閣藏書3503種,79337卷。對於《四庫全書》的評價,大部分人認為有所欠缺(1),收藏的書籍偏多不全(2)禁止銷毀,導致書籍被毀;它的優點是(1)目錄齊全,(2)分類完善,(3)藏書和保存文獻。
《四庫全書》流傳至今,可以說歷經滄桑。文遠館的毀滅與八國聯軍:文宗閣和文慧閣被太平天國摧毀。溫嵐館在太平天國時期也完全丟失,但大多通過公私收購得以修復,現藏於浙江圖書館。文遠館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文髓閣現藏甘肅圖書館;文錦閣現藏於北京圖書館。近年來,《四庫全書》目錄系列的編纂出版和《四庫全書》的延續,將和《四庫全書》壹樣,成為人類文化史上又壹顆璀璨的明珠。館藏:孟茜校園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