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飾的拼音是:xiūshì。詞性是:動詞。結構是:修(左右結構)飾(左右結構)。註音是:ㄒ壹ㄡㄕ_。
修飾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修飾xiūshì。(1)整理;裝飾。(2)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3)梳妝打扮;亦指講究外表、形式。(4)修養品德。
二、引證解釋
⒈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引《北齊書·崔季舒傳》:“文襄每進書魏帝,有所_請,或文辭繁雜,季舒_修飾通之,得申勸戒而已。”巴金《關於<第四病室>》:“我想這樣嘗試壹次,不加修飾,不添枝加葉,盡可能寫得樸素、真實。”⒉梳妝打扮,修整裝飾使儀容漂亮、衣著美觀。引《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魏書·元順傳》:“陛下母臨天下,年垂不惑,過甚修飾,何以示後世?”曹禺《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壹層粉,幾乎沒有怎麽修飾,仿佛很勉強地來到這裏。”⒊指修整裝飾建築物或各種器物等。引《漢書·嚴安傳》:“今天下人民用財侈靡,車馬衣裘宮室皆競修飾。”《魏書·李平傳》:“平勸課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雲夢公主》:“適主言居宅湫隘,煩以此少致修飾,落成相會也。”⒋修養品德。引《荀子·君道》:“其所為身也,謹修飾而不危。”唐白居易《李諒除泗州刺史張愉可嶽州刺史同制》:“而愉亦學古入仕,甚自修飾。”⒌指有道德修養,不違禮義。引宋蘇軾《薦何宗元十議狀》:“伏見蜀人朝奉郎新差通判延州事何宗元,吏道詳明,士行修飾,學古著文,頗適於用。”⒍指講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矯飾造情以取悅於人。引《晉書·元帝紀》:“及當官軟弱,茹柔吐剛,行身穢濁,修飾時譽者,各以名聞。”《周書·宣帝紀》:“帝憚高祖威嚴,矯情修飾,以是過惡遂不外聞。”
三、國語詞典
修改潤飾。
四、網絡解釋
修飾(漢語詞語)修飾,指整理;裝飾;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語出《北齊書·崔季舒傳》:“文襄每進書魏帝,有所諫請,或文辭繁雜,季舒輒修飾通之,得申勸戒而已。”
關於修飾的近義詞
化裝掩飾裝點裝束裝飾點綴妝飾潤飾打扮裝扮
關於修飾的反義詞
抹黑
關於修飾的詩句
嗟我不修飾禪房修飾稱居女修飾與馬待駕來
關於修飾的單詞
ornamentationembellishmentmodificationembellishbedeckembellishedqualifymodify
關於修飾的成語
護過飾非濃妝艷飾緣鵠飾玉飾怪裝奇拒諫飾非_章飾句粉飾太平
關於修飾的詞語
緣鵠飾玉推誠不飾粉飾太平舞文飾智濃妝艷飾_章飾句修飾邊幅補過飾非飾非拒諫拒諫飾非
關於修飾的造句
1、這篇文章邏輯混亂,自相矛盾,需要進壹步的修飾。
2、修飾的是不同主句。
3、天安門城樓修飾壹新,更顯得雄偉壯麗。
4、其它都是起修飾說明的成分縮掉。
5、其實兩句都是對的,只不過我們習慣用第壹句,因為我們的認知規律使然,我們習慣將從句直接跟在所修飾的詞匯後面,特別是該句中此從句充當補足語;我們也習慣將狀語放在開頭或者結尾,壹般不放在中間。口語中用第壹句顯得比第二句地道的多。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修飾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