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雙目睛通簡介

雙目睛通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雙目睛通的癥狀 5 雙目睛通的病因病機 6 雙目睛通的治療 6.1 辨證治療 6.1.1 脾氣虛 6.1.1.1 癥狀 6.1.1.2 治法 6.1.1.3 方藥治療 6.1.2 風邪中絡、風痰阻絡 6.1.2.1 癥狀 6.1.2.2 治法 6.1.2.3 方藥治療 6.1.3 氣滯血瘀 6.1.3.1 癥狀 6.1.3.2 方藥治療 6.1.4 其他 6.2 針灸治療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雙目睛通的方劑 2 治療雙目睛通的穴位 3 古籍中的雙目睛通 1 拼音

shuāng mù jīng tōng

2 英文參考

strabi *** 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fantile convergent strabi *** 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fantile esotrop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quin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rabi *** u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雙目睛通為病名[1]。見《證治準繩·雜病》。《證治準繩·雜病》:“謂幼時所患目珠偏斜,視亦不正,至長不能愈者。患非壹端,有因脆嫩之時,目病風熱,攻損腦筋急縮者;有因驚風天吊帶轉筋絡,失於散治風熱,遂致凝滯經絡而定者;有因小兒眠之牖下亮處,側視久之,遂致筋脈滯定而偏者。”即目偏視[1]。

目偏視(squint strabi *** us[2])為病證名[3]。又名眼偏視(見《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雙目睛通(見《證治準繩·雜病》)、通睛(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3]。是指以雙眼註視前方時,眼珠偏離正位,或內或外,或上或下為主要表現的眼病[4]。

目偏視相當於今之斜視[3]。如目珠轉動靈活者,常伴有近視或遠視,視力極差等候,相當於西醫的***轉性斜視[3]。

4 雙目睛通的癥狀

雙目睛通患者雙眼平視前方時,壹眼目珠偏斜於眥側(稱神珠將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被該側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沒(稱瞳神反背),外觀只顯白睛[3]。

5 雙目睛通的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目,是五臟六腑之精華。人腑臟虛而風邪入於目,而瞳子被風所射,睛不正則偏視。此患亦有從小而得之者,亦有長大方病之者,皆由目之精氣虛,而受風邪所射故也。”

1.嬰幼兒時脾氣虛,約束失權[3]。

2.習慣不良或先天因素[3]。

3.風熱、風痰[3]。

4.外傷[3]。

6 雙目睛通的治療 6.1 辨證治療 6.1.1 脾氣虛

目偏視·脾氣虛證(squint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虛氣弱,以雙目自幼向內偏斜,兼有能遠怯近或視遠、近皆模糊,伴見精神倦怠,肢體乏力,面色萎黃,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細弱為常見癥的目偏視證候[4]。

6.1.1.1 癥狀

雙目自幼向內偏斜,兼有能遠怯近或視遠、近皆模糊,伴見精神倦怠,肢體乏力,面色萎黃,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緩或細弱[4]。

6.1.1.2 治法

健脾益氣[3]。

6.1.1.3 方藥治療

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3]。

6.1.2 風邪中絡、風痰阻絡

目偏視·風邪中絡證(squint with pattern of wind striking collateral)是指風邪中絡,以驟然眼珠偏斜,轉動受限,視壹為二,起病多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等表證為常見癥的目偏視證候[4]。

目偏視·風痰阻絡證(squint with pattern of windphlegm obstructing collateral)是指風痰阻絡,以眼珠偏斜,欲轉而不能轉,視壹為二,惡心嘔吐,頭暈目眩,平素食少納呆,泛吐痰涎,舌苔厚膩,脈弦滑為常見癥的目偏視證候[4]。

6.1.2.1 癥狀

壹眼或兩眼目珠驟然偏斜,向某些方向轉動受限,兼見頭痛目眩,惡心嘔吐,視壹為二,但視物尚清晰,相當於西醫的麻痹性斜視[3]。

6.1.2.2 治法

治宜平肝清熱,祛風滌痰[3]。

6.1.2.3 方藥治療

可用正容湯或通肝散加減[3]。

6.1.3 氣滯血瘀

目偏視·氣滯血瘀證(squint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有頭、眼部外傷病史,氣滯血瘀,目珠偏斜,轉動受限,視壹為二,或見上胞下垂,瞳神散大不收,視物模糊為常見癥的目偏視證候[4]。

6.1.3.1 癥狀

有頭、眼部外傷病史,氣滯血瘀,以目珠偏斜,轉動受限,視壹為二,或見上胞下垂,瞳神散大不收,視物模糊[4]。

6.1.3.2 方藥治療

用正容湯或通肝散選加紅花、桃仁、丹參、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3]。

6.1.4 其他

由習慣不良或先天所致者,宜舒筋通絡,用正容湯加減[3]。

6.2 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