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遇有逾規,亦不出大格”。敬畏就是“怕”,就是要學會怕壹些東西,怕規則、怕紀律、怕人言,懂得怕了,就自覺地規範了自己的言行;懂得怕了,其身自不必違規違紀,所言必中規中矩,所行亦適可而止。
作為中學生,我們又應該敬畏什麽呢?
敬畏身份。身份,是壹個人職業的特殊符號,也是社會賦予某群人集體歸屬感的依據所在。反過來講,身為某類身份,才裝束某種服飾,才說講某種話語,才表現某種行為。身為初中生,就應該衣著樸素,說話得體,行為禮貌;不應該花裏胡哨,不倫不類,不應該出口臟話,沒有修養。因為妳所有的行為舉止,應該符合自己的身份,也應該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壹種生怕因某壹次疏忽而褻瀆了自己穿著的校服、佩戴的校卡的內心敬畏。
敬畏紀律。紀律是對人行為的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也是落實各項學習任務的保障,是規範,是秩序,是行為規則。有些人不按點到班,時間長了,班級就松松垮垮,個人就變成了老油子,個人無思進取,班級就打造不出良好班風。長此以往,個人變成了想怎麽做就怎麽做的天王老子,目空壹切,缺乏對紀律、對原則的敬畏,什麽都不怕,則會敗壞壹個班級、年級乃至學校的風氣。所以,身為中學生,要對紀律、對原則有點敬畏,上學前要想壹想我會不會遲到,放學後要想壹想我是不是完成了功課,做事前要想壹想會不會違紀。
對紀律心存敬畏是壹種素質,是壹種信念,是壹種態度,也是壹種修養。有句古話講:“畏法度者最快活”,講的是怕法、怕紀律就不會逾越法律紀律的紅線,才能坦蕩快活地生活。我想,只要我們恪盡職守,遵守作息時間、遵守學習紀律,把紀律作為言行指南,我們的學習生活就壹定會開心愉快。
敬畏時間。時間和生命對於個人來說,都是短暫的,理論上它們同屬壹個概念,不同之處在於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壹種形式,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連綿不斷的系統,所以敬畏時間也就等於把握了明天,珍惜了生命。
對於每壹個人來說時間都是公平的,壹樣的二十四小時,壹樣的每分每秒。但是,有學生不懂得珍惜時間、敬畏時間,壹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八小時沒有真正用在學習上,上課不專心、天馬行空,課後又把功課拋在壹邊,我行我素,時間就這樣在他手裏壹分壹秒的過去,學業卻在他的手裏耽擱,壹事無成。然而, “昨日騎竹馬,今日白頭翁”。只有在敬畏時間中認真、踏實地做好每壹件事,才能讓自己走過充實、有意義的壹生。
當我們害怕時間在我們手中悄悄流逝的時候,當我們感覺到時不我待的時候,我們就會懂得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學習的效率自然也就會提高了。
敬畏同學。古人雲:同門為朋,同誌為友。而所謂同學,更是指在壹起學習並為相同或相近的學習目標奮鬥的互相借鑒、***同進步的人。
實際上,敬畏同學就是尊重同學,就是互相學習。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學間大有臥虎藏龍的英才,或在功課學習上高人壹等,或在電腦操作上高人壹籌,或在實際工作中創意不斷;他們或性情豁達,或行事謹慎,或感恩孝順,總之,身邊的同學總有壹樣或多樣的品質優秀於我們、超越於我們,與之相處就要學會看到別人的長處,敬畏別人的長處。《論語?子張》中說,“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說的就是要有包容心;《抱樸子?審舉》中也說,“寸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觀勇”,意思是要看到壹個人的長處,把它放大,自然就覺得這個人可以交流交心,也就覺得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說,不管我們身邊的同學如何,只要找準了自己和他交往的相同誌趣,與人為善地包容別人的不足,放大別人的長處,我們就能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
敬畏聲譽。對於學生來說,聲譽就是人品;所謂敬畏聲譽,其實就是要註意對學生進行品質的培養。而品質是好是壞由不得自己評說,得由周圍的人來評判。做人首先要誠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家訓”。“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後人常借這句話表示不輕諾,諾必守。《論語?裏仁》也有這樣壹句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古人不隨便承諾,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到是很可恥的。這樣看來,壹個有誠信的人才有資格被信任。
信譽的建立,需要真誠的日積月累;而信譽的崩潰,壹句謊言就夠了。不論是國家和民族,還是集體和個人,只要待以信任者以欺騙、愚弄,就是對信任者的背叛。 “失民心者失天下”,壹個失信於民的國家,壹定會走向滅亡;壹個失信於群眾的集體,壹定會被群眾拋棄,壹個失信於“民”的少年,將來可能就失去了立足社會的基本品質。而當學生們懂得害怕自己的信譽名聲掃地的時候,他們才會事事謹小慎微,處處表裏如壹。
當然,對青少年而言,他們正處於成長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要敬畏的也還有很多,比如敬畏師長,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真實,敬畏規律,敬畏知識等等。不論對象是什麽,常懷敬畏之心,人才會誠懇做人,踏實做事。常言道,人無羞恥無惡不作。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他墓碑上刻上“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則”來表達自己的敬畏;孟子則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警句來表明自己的敬畏。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而平凡的我們,特別是中學生,常懷敬畏之心,才不會狂妄、浮躁,內心自然生養出壹股正氣、莊嚴與崇高。
學生要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