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叢書與類書有什麽區別?

叢書與類書有什麽區別?

叢書與類書有什麽區別?

叢書,或稱叢刊、叢刻、匯刻書、套書,是把各種單獨的著作匯集起來,給它冠以總名的壹套書。其形式分為綜合性的和專門性的兩種。

中國的叢書,壹般認為始於南宋,俞鼎孫、俞經的《儒學警語》可算為叢書的鼻祖,它刻於1201年,以後各代多有編纂,比較有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其中《四庫全書》的部頭之大,堪稱中國古代叢書之最,***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約九億九千七百萬字。當時,《四庫全書》沒有刻印,全書只繕寫七部。曾分藏於清代的七大藏書閣。

查詢古代叢書目錄及其子目,最完備的工具書是《中國叢書綜錄》,還有《叢書大辭典》、《叢書子目索引》、《叢書子目書名索引》等。

在古代,叢書多為綜合性的叢書。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各種專門性的叢書相繼出現。現在,全國各出版社都註意了出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了叢書的出版。

類書

類書是輯錄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資料,按類或按韻編排,以供人們查考用的工具書。

類書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壹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於壹書的綜合類和專收壹門資料的專科類兩種。編輯方式,壹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現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整合》。其價值:壹為儲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校勘典籍、檢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

所謂類書,就是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

類書按其內容和編排方式不同,有義系、形系、音系三類。義系類書就是按材料的義類分部編排,如天文、地理、人事類。每系中又分若幹小類,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時等;時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類書大多屬此類。其中以取材範圍分,有綜合性和專科性兩種。音系類書是從古書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語,按末壹字的韻編入某韻,主要供編纂字、詞典找資料出處所用。如元代的《韻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韻府》。形系類書是字形編類,即將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按其上壹字歸入同壹字的類中,而舉出包含這個詞語的詩文篇目,如清代的《駢字類編》。其作用與音形類書略同。

我國古代類書之祖,當首推魏時之《皇覽》。就據《三國誌·魏誌·文帝紀》載:魏文帝曹丕時“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叢,凡千余篇”。此書早已散佚,後世雖有壹些輯佚本,但所存不多,難以窺其全貌。六朝時期也有很多類書,如北齊後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禦覽》,卷佚很多,為唐、宋類書所取,今已佚。另如齊、梁間的《古今同姓名錄》、梁朝的《華林遍略》等皆是。

古時說的類書與叢書有什麽區別?

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壹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於壹書的綜合類和專收壹門資料的專科類兩種。編輯方式,壹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現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整合》。其價值:壹為儲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校勘典籍、檢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

所謂類書,就是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

什麽叫叢書?

在壹個總書名下匯集多種單獨著作為壹套,並以編號或不編號方式出版的圖書。它通常是為了某壹特定用途,或針對特定的讀者物件,或圍繞壹定主題內容而編纂。壹套叢書內的各書均可獨立存在,除了***同的書名(叢書名)以外,各書都有其獨立的書名;有整套叢書的編者,也有各書自己的編著者。壹套叢書壹般有相同的版式、書型、裝幀等,且多由壹個出版者出版,除少數叢書壹次出齊外,多數為陸續出版。

系列書與叢書有什麽區別

系列書壹般有傳承關系··就像父子關系壹樣··壹般是由開始到最後之間有壹定相關聯的

叢書之間··壹般是在某壹方面講解的壹套書籍··類別相同,但沒有傳承關系i

什麽叫類書?最大的類書是四庫全書嗎?什麽叫叢書?最大的叢書是永樂大典嗎?叢書和類書有什麽區別?

類書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壹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於壹書的綜合類和專收壹門資料的專科類兩種。編輯方式,壹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現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整合》。其價值:壹為儲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校勘典籍、檢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

所謂類書,就是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112826.htm

什麽叫叢書?

在壹個總書名下匯集多種單獨著作為壹套,並以編號或不編號方式出版的圖書。它通常是為了某壹特定用途,或針對特定的讀者物件,或圍繞壹定主題內容而編纂。壹套叢書內的各書均可獨立存在,除了***同的書名(叢書名)以外,各書都有其獨立的書名;有整套叢書的編者,也有各書自己的編著者。壹套叢書壹般有相同的版式、書型、裝幀等,且多由壹個出版者出版,除少數叢書壹次出齊外,多數為陸續出版。

:baike.baidu./lemma-php/dispose/view.php/58441.htm

請問類書與叢書有何區別?

「類書」是我國壹種傳統的工具書,它輯錄經、史、子、集各類著作,所收內容相當廣泛,幾乎無所不包。綜合性的大型類書,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類書起源於三國時代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編成的《皇覽》,而後,歷代續有編刊,其中較為常見的,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宋代的《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三才圖繪》,清代的《古今圖書整合》、《淵鑒纇函》等等。其中《永樂大典》原是我國歷史上內容最廣博,卷帙最龐雜的壹部類書,可惜歷經劫難、散佚,至今傳存的已不及原書的百分之三。而清代官修類書《古今圖書整合》,為現存最大的壹部類書。全書分為六個匯編,三十二典,六壹○九部。全書並且收錄不少精美的插圖,圖文並茂、文字翔實,實為今日查核典故、考經證史的重要依據和憑借。

所謂「叢書」就是將原屬單行流傳的書籍,依照壹定的原則、體例匯編為壹部大書,再題以概括的總名,以便成套儲存下來。南宋末年編纂的《儒學警悟》、《百川學海》是現今公認的叢書始祖。此後,類編群籍,總括篇章,似乎已成為叢書編纂的基本體例。明人踵武前賢,叢書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多種形態、不同內容的匯刻書籍。直至清代,我國叢書的編刊始邁入全盛的時期,由於文化事業受到普遍的重視,從朝廷官修巨帙的《四庫全書》,到民間個人編撰的叢刊匯編,無論在質與量方面,都是超越以往的。 類書與叢書,它們有壹個明顯的***同點,就是直接取材於眾書,並且以原貌呈現,沒有臆改篡亂的情形。而二者不同之處,則是叢書沒有特定的編纂體例,只是將多種著作編印在壹起,原書仍各自獨立;至於類書則是由各書中擇抄材料,分類編次。 類書與叢書均是古代典籍中的重要部份,也是先人智慧結晶,它們為文化憑添了絢爛的光彩,也為文明的進步,留下了最佳的見證。

單書號與叢書號有什麽區別?

單書號與叢書號的區別:

1、單書號,單書單號,即壹本書有壹個唯壹的書號,與其他任何書都不同。叢書號,即壹套叢書***用壹個書號。壹套叢書可能是三本,可能是五本,也可能是10本,這套叢書有多少本,就是這多少本書***用這壹個書號,但每本也有獨立的CIP資料。

2、單書號的書可以單獨定價,可以單獨公開發行銷售。叢書號的書不可單獨定價,不可單獨公開銷售,只能壹套叢書整體定價(如寫“定價:200元(***10冊)”,並作為壹個整體發行銷售。

3、單書號費用壹萬多,叢書號費用幾千元。

請問類書和叢書有何區別

類書,就是采收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按各種類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

叢書,也稱為叢刊、叢刻、匯刻書、套書等,是把各種單獨的著作匯集起來,然後給它取壹個名字的壹套書。它的形式又分為綜合性和專門性兩種。

纂書與篆書有什麽區別?

篆書

漢語字型之壹。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即金文,又稱鎦書;小篆為秦統壹後規定的書體寫法。

纂書

蒐集材料編書。

叢書和類書的區別

類書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其編制方法系按類匯編群書,即將當時能蒐集到的所有書中的內容拆散,重新按類或主題進行編排,以便需要時能快速地查到。因為其主要是按類編排的,所以被稱之“類書”。明清時期,也有少數類書是按韻目進行排檢的,如明代的《永樂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韻府》等,但歷代類書的主流還是以分類為主。

叢書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儲存古籍文化曾起過積極作用。

它與類書不同:類書是在蒐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門別類整理成為類似今天百科全書式的工具書;叢書是將原來屬於單本流傳的書籍,匯編成壹部大書,題以概括的總名,成套傳存古籍,以供人們檢閱。叢書收書不等,壹部叢書多者輯書達數千種以上,如《叢書整合初編》,收書4107種;少者只有2種,如郭子章《輯秦漢國記》,僅收《三輔黃圖》與《西京雜記》二書。

總而言之,“類書”之所謂“類”,是取分類纂集的意思;而叢書之所謂“叢”,是總括、聚集與眾多的意思。

像四大名著、四書五經放在壹起就被成做壹套書。

3、 試談談叢書與類書的區別。

叢書,或稱叢刊、叢刻、匯刻書、套書,是把各種單獨的著作匯集起來,給它冠以總名的壹套書。其形式分為綜合性的和專門性的兩種。

中國的叢書,壹般認為始於南宋,俞鼎孫、俞經的《儒學警語》可算為叢書的鼻祖,它刻於1201年,以後各代多有編纂,比較有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其中《四庫全書》的部頭之大,堪稱中國古代叢書之最,***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約九億九千七百萬字。當時,《四庫全書》沒有刻印,全書只繕寫七部。曾分藏於清代的七大藏書閣。

查詢古代叢書目錄及其子目,最完備的工具書是《中國叢書綜錄》,還有《叢書大辭典》、《叢書子目索引》、《叢書子目書名索引》等。

在古代,叢書多為綜合性的叢書。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各種專門性的叢書相繼出現。現在,全國各出版社都註意了出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了叢書的出版。

類書

類書是輯錄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資料,按類或按韻編排,以供人們查考用的工具書。

類書輯錄匯集資料,以利尋檢、引用的壹種古典文獻工具書。其體例有集錄各科資料於壹書的綜合類和專收壹門資料的專科類兩種。編輯方式,壹般分類編排,也有按韻、按字分次編排的。現存著名的類書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宋代的《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古今圖書整合》。其價值:壹為儲存我國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貴資料,以供校勘典籍、檢索詩詞文句、查檢典故成語出處之用;二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專題研究的資料。

所謂類書,就是采摭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壹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便於尋檢、征引的壹種工具書。

類書按其內容和編排方式不同,有義系、形系、音系三類。義系類書就是按材料的義類分部編排,如天文、地理、人事類。每系中又分若幹小類,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時等;時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類書大多屬此類。其中以取材範圍分,有綜合性和專科性兩種。音系類書是從古書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語,按末壹字的韻編入某韻,主要供編纂字、詞典找資料出處所用。如元代的《韻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韻府》。形系類書是字形編類,即將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按其上壹字歸入同壹字的類中,而舉出包含這個詞語的詩文篇目,如清代的《駢字類編》。其作用與音形類書略同。

我國古代類書之祖,當首推魏時之《皇覽》。就據《三國誌·魏誌·文帝紀》載:魏文帝曹丕時“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叢,凡千余篇”。此書早已散佚,後世雖有壹些輯佚本,但所存不多,難以窺其全貌。六朝時期也有很多類書,如北齊後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禦覽》,卷佚很多,為唐、宋類書所取,今已佚。另如齊、梁間的《古今同姓名錄》、梁朝的《華林遍略》等皆是。

唐代官修類書有三部,即歐陽洵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許敬宗等奉敕撰《文館詞林》,徐堅奉敕撰《初學記》。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書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藝文類聚》,唐高祖時編,100卷。該書從1400多種古籍中分類摘錄,分歲時、政治、產業等48部,事實居前,詩文列後,內容豐富。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為我們儲存了不少珍貴材料。

《文館詞林》,唐高宗時編。1000卷。分類編纂自先秦到唐代各體詩文。原書北宋時已散佚。流傳在日本的殘本約有數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傳入我國。各殘卷分別有《佚存叢書》《粵雅堂叢書二編》《古逸叢書》《適園叢書》等刻本。

《北堂書鈔》,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秘書朗時編輯。160卷。該書從當時各類書籍中摘錄名言佳句,凡852類,供當時作文采摭詞藻之用。

宋代類書編纂規模空前,產生了許多大型類書。較為著名的有:

《太平禦覽》,1000卷。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下詔命李昉等人編修,歷時八年而成。初名《太平總類》,太宗令人日進三卷閱覽。“此書千卷,朕欲壹年讀遍”,故改題今名。又簡稱“禦覽”。是書分55門,各門之下又分若幹類,有些類下又有子目,大小類目***計約5474類。《禦覽》征引古書1690余種。可見其不僅是壹部重要的綜合性資料工具書,而且是儲存古代佚書最為豐富的類書之壹。

《冊府元龜》,1000卷。宋真宗命令王欽若、楊億等輯。始於景德二年(1005年),歷時八年於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門,1104門。將歷代事跡,自上古至五代,分門順序排列。所采以史籍為主,間取經、子引文多整章整節,對宋以前史輯的校勘工作有較高價值。

《山堂考索》壹名《群書考索》,212卷。南宋章如愚私撰。***分46門,所引經史百家之書,都附有輯書人的斷語。

《玉海》,200卷。南宋王應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並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種。

明清兩代官修和私輯的類書更是汗牛充棟。這裏只介紹兩部最富代表性的類書——《永樂大典》和《古今圖書整合》。

《永樂大典》,22937卷,11095冊,字數三億七千萬左右。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詔令大臣解縉編纂《文獻大成》,次年竣工。永樂三年,再令重修,永樂六年修成,命名為《永樂大典》。該書集中圖書八千余種,依洪武正韻將有關資料整編。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韻為綱,按韻分列單字。每壹單字下詳註音韻訓釋,錄有篆隸楷草各種字型,字下將有關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詩詞歌賦、號令文章,隨字所含之類收載。《永樂大典》篇幅浩繁,內容十分豐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毀於明末,副本也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洗劫,現僅存七百余卷。

《古今圖書整合》。清康熙時陳夢雷等編。康熙四十五年書成,賜名《古今圖書整合》。雍正時覆命蔣廷錫等重新增刪潤色。原書分六編,三十四誌,修訂後的該書改為三十二典,6109部仍舊,***壹萬卷。全書體例以六匯編為總綱(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各編下分典,計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別列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造句、紀事、雜錄、外篇等細目。所引圖書資料,壹律註明出處。《古今圖書整合》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稱贊:“貫穿古今,匯合經史,天文地理,皆有圖記。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備具。洵為典籍之大觀。”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