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麋的國語詞典是:地名。漢代置縣,位於今陜西省_縣東三十裏,其地盛產墨,故詩文中以_麋為墨的代稱。 結構是:_(左右結構)麋(半包圍結構)。 註音是:ㄩ_ㄇ壹_。 拼音是:yú mí。
_麋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1.古縣名。漢置_因_麋澤而得名。故地在今陜西千陽東。東漢為侯國_晉並入_縣。參閱《漢書.地理誌上》。2.亦作"_糜"。_麋以產墨著稱_後世因借指墨或墨跡。3.引申指文墨。
二、引證解釋
⒈古縣名。漢置,因_麋澤而得名。故地在今陜西千陽東。東漢為侯國,晉並入_縣。參閱《漢書·地理誌上》。⒉_麋以產墨著稱,後世因借指墨或墨跡。引宋沈遘《七言和吳沖卿省舍觀蘇才翁題壁》:“空堂老壁_麋昏,蘇子之_世所珍。”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_麋易盡,終磨海島之頭;側理若窮,願寫彭城之背。”清姚士陛《斷硯歌為姜西溟先輩賦硯為家梁汾舍人擊碎》:“_糜發采宣毫爽,酒半傳觀各誇賞。”清洪亮吉《_月閣記》:“蠻紙萬幅,有沈約手鈔之書;_糜兩螺,為李尤自_之墨。”⒊引申指文墨。引清金人瑞《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晚齋承茗粥,吾道在_麋。”
三、網絡解釋
_麋墨的古稱。最早的墨,以_麋(今陜西千陽)所制為貴,故名“_麋墨”。東漢時,_麋地區有大片松林,盛行燒煙制墨,墨的質量很好。據《漢宮儀》說:“尚書令、仆、丞、郎”等官員,每月可得“_麋大墨壹枚,小墨壹枚”。因此,古人詩文中,稱墨為“_麋”。後世制墨者,用“古_麋”作墨名,以表示其所制之墨,歷史悠久,墨質精良。
關於_麋的詩詞
《歲暮·彩貼_麋濕》
關於_麋的詩句
編書給_麋香減_麋_麋香溢
關於_麋的成語
憚赫千裏詞不達意島瘦郊寒擔驚受怕點金乏術促膝談心麋沸蟻動電光朝露鬥粟尺布東拉西扯
關於_麋的詞語
點金乏術堤潰蟻孔東拉西扯擔驚受怕獨步當時電光朝露詞不達意大含細入憚赫千裏促膝談心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_麋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