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峰刮了刮我的下巴,坐起來彈鋼琴。很難把公子的意思寫進美人的心裏。
這是明末愛國詩人陳子莊的壹首詩。在詩中,她被比作“谷峰”之美,說羊城著名歌手張橋與明末劉齊名。稱贊張是壹個有“谷峰”的不尋常的女人。
白雲山梅花坳(今沙鶴美園)有壹座著名的“百花墓”,就是張橋的墓。張巧年只有19歲的時候,就失去了芬芳。100多名來自陽城的文人前來吊唁,每人手持壹朵鮮花,向墳墓獻上。因為鮮花包圍了他的墳墓,所以被稱為“百花墓”。張橋與番禺名人彭夢陽的悲劇愛情,被後人稱為廣州版“朱良”。可惜星移鬥轉,歲月悠悠,黃土遮風。現在連廣州本地人對百花古墓都知之甚少。
由於年代久遠,史料記載較少,百花墓壹度失傳,其遺址無人知曉。文物工作者和壹些有良知的人埋頭於論文,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查閱;花了半個世紀,在野外攀崖,在白雲山尋百花,終於揭開了廣州壹個封存已久的老故事...
出身卑微
清麗脫俗,自詡“二喬”
黃張渺,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博物館)館長,對張橋、百花鐘等都有很深的研究。他告訴記者,張喬原籍江蘇,母親是蘇州名妓,能歌善舞,很受官員歡迎。後來移居廣州,婚後生下張喬。張喬天生麗質,長著壹張漂亮的臉蛋。在母親的教導下,他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後來,不幸的是,我住在妓院裏,住在潘浩街。張橋聰明、敏感、好學,尤其擅長吟詩作畫,深受名士文人的喜愛。
據番禺縣誌記載,百花墓是明末廣州藝妓張橋之墓。“張喬(公元1615~1633),本名喬靜,本名二喬...又漂亮又聰明,年輕的時候還能記歌,特別好的詩詞。”
據說有壹次,張喬在讀穆圖的詩《赤壁》時,讀到“東風不隨,銅雀臺春鎖二喬”時,不禁感嘆,佩服大喬和小喬像孫策、周瑜壹樣的英雄丈夫。嘆完氣,他用“二喬”來比喻。有人問她:“原來‘二喬’指的是兩個人。為什麽叫自己‘二喬’?”這時她指著鏡子裏的自己說:“鏡子裏不是還有壹個喬嗎?”從此,“二喬”這個名字就傳遍了羊城。
這個才女,雖在燕化巷,卻完全自愛,美麗脫俗,不賣身賣藝。她壹生都和愛國愛民的仁人誌士交朋友。經常有達官貴人貪圖其美,想娶其為妻,但張喬並不貪圖富貴。比如他的詩《山居春》,二月陰雨綿綿,柳如煙木棉似火。沏茶愛天上之水,不必開門自泉取水。
在1940年代香港出版的《廣東文物》中,張麗仁的詩畫也記載了壹件顯示張橋不跟風、媚權貴的軼事:當年兩廣總督府有壹位欽差教頭,是個喜歡用紅粉追求快樂、玩弄月亮的輕浮之人。他久聞張喬的大名,知道她擅長繪畫,於是附庸風雅,請張喬畫她的詩。沒想到張喬拒絕了,於是對他進行了武力威脅。
張喬很糾結,但還是生氣地為他做了壹幅畫,畫的是壹片竹林景象,畫面奄奄壹息。詩中說:“昨夜風中落葉多,樹吟作哀歌。滅唐生猛,得官□□□□。”(缺少最後三個字)。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戰士如願以償,看完這首諷刺詩和畫後壹臉得意。他還特意請人給這幅畫裝框,掛在他家的大堂裏,仿佛是壹面拱形的墻。不久後,教練被調到首都,因為他與某人有壹些假期,此人到處傳播這首詩和這幅畫,嘲笑教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無知。在首都之間,有壹段時間是個笑話。此時,教練才如夢初醒,以為自己是朝廷官員,卻被青樓紅粉戲弄。他勃然大怒,揚言馬上回廣州殺了張喬。後來教練因病突然去世,張喬活了下來。
精通詩歌和繪畫
和愛國有愛心的人交朋友。
張橋生活在局勢動蕩、戰亂頻繁的明末。當時宦官黨專政,在朝廷上打擊正直的大臣,朝鮮危在旦夕。後金政權虎視中原。1621年,後金出兵攻陷沈陽、遼陽,遼河以東70余城被後金占領。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改名盛京。就在邊境告急的時候,宦官經常更換邊境將領,殺死駐守遼東的將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當時的禮部侍郎、上座學士陳子莊也被罷官,回到家鄉廣州。在白雲山建別墅,恢復南苑詩社,由羊城著名學者黎遂球等12人組成,史稱“南苑後勁”、“南苑十二子”。他們深切感受到明末國家政局不穩,神州大地硝煙彌漫,卻在奮力報國。於是他們聚在壹起,早晚談國事,經常哭。此後,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十二子”們為國忘家。他們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從容就義,有的退隱山林。他們都不貪財。他們的忠誠和義氣壹直流傳至今。這十二個男生每次聚會,都會請張喬上酒。張喬欽佩他們的才華和他們的忠誠,所以她經常參加詩社會議,為筆墨硯臺伴奏,為這些愛國詩人彈鋼琴當伴唱,畫畫取樂。有壹次,陳子莊在壹張橋畫的墨蘭上寫了壹首詩:
谷峰刮了刮我的下巴,坐起來彈鋼琴。很難把公子的意思寫進美人的心裏。
張橋不僅自愛脫俗,還寫了很多詩,大多是關於花草樹木的。他的詩悲涼感人,嫵媚動人,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愛國詩人的熱情。崇禎6年(1633),黎遂球北考,南園諸子齊聚獻詩,張橋也獻詩表達內心的悲涼和真摯。
漂亮的女人(經常)有不幸的生活
百花環墓悼念
在與張橋交往的文士中,有壹個慷慨的俠客叫彭夢陽,他的名字叫日珍。有壹天,張喬和母親上街,被壹群有權有勢的男人和年輕的惡棍欺負。他恰好遇到番禺名人彭夢陽路過,對著大家大喊。從那以後,張喬和彭夢陽壹直很合得來。彭夢陽雖是秀才,雖不如太子富貴,但詩詞文采斐然,也是出了名的和善。張喬對彭夢陽有好感。這件事之後,兩人相愛了。彭夢陽知道張橋母女生活貧困,所以經常給她們施舍。張橋也視楊蒙為知己,多次贈詩給郎鵬,表示愛慕之情。為此,他寫了壹首《謝可詞》,對杜門答謝客人很有幫助。
可惜,美女倒黴。
明朝崇禎六年(1633)秋天,張喬帶著所有的藝妓去某地參加神會,晚上在二王廟住宿,不料夢見國王聘她為公主。醒來後,她絕望地用手拍著床,時而歌唱,時而哭泣,傷心至極。之後,張喬生病臥床不起。此時身在增城的彭夢陽也臥病在床,壹時半會兒無法回來看望張橋。而張橋也預料到自己的病難以痊愈,於是寫下了《東州送楊蒙》。彭夢陽回來的時候,張喬已經病得很重了。不久,他去世了,享年19歲。臨終之際,張橋對彭夢陽說:“現在北方硝煙彌漫,人民從泥潭中陷入。我只是壹個弱女子,不能馳騁沙場。我只感到壓抑和憤怒,卻又感到無助……”
彭夢陽雖然與張喬沒有婚約,但他不希望自己的愛人以“藝妓”的名義被埋沒,於是通過各種方式籌錢贖回張喬。
為了懷念這位才女,彭夢陽在白雲山選了壹塊吉祥之地,安葬了張喬,並為他舉行了壹場十分奇特的葬禮。葬禮當天,100多名舞陽城的文人墨客前來參加葬禮,每人手捧壹朵鮮花,根據墓地裏種下的鮮花,種下壹首詩,表達哀思。環墓內種植有紅梅、紫薇、木棉、含笑等近百種名花,故稱百花墓。當時,有“牡丹狀元”之稱的黎遂球為張橋題寫了墓誌銘和百花墓。
有壹段時間,張橋和百花墓遠近聞名,廣東人都去看看。而且春秋兩季,羊城的很多女士都會來祭奠。
張橋有130首詩,都是清麗婉約,感情感人。彭夢陽收集並以《荷香集》為題出版,意思是不沾泥。
民間紀念館
和王昭君陵園壹樣有名。
作為名妓,張喬的身姿很美。據嶺南著名詩人屈大均《廣東新語墳語》記載,張二喬葬於白雲山梅嶴。當時“人在墳前花各種花,都得了百份,隔著‘花田’望,又叫‘花冢’”。它不僅講述了墓名的由來,還描繪了許多人懷念喬和在墓地種花的情景。作為壹個歌手,如果只是華麗,大概很難贏得那麽多人的喜愛和懷念。
屈大均有壹首關於“花冢”的詩:“北同草丘,南似香坡。古方之魂後,乃漢家也”
詩中所說的“綠草墓”(又稱“青墓”),指的是漢代的王昭君墓。屈詩歌中的南北對比體現了他對墓主人的敬仰之情。他還把《花冢》比作南漢貴妃的墓“蘇謝欣”(又名“花田”),但“花田”只葬南漢妃子,送葬者只有“孤”;“花冢”的墓主人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人們捐贈的各種花草在墓上盛開,顯然比“花田”裏單壹的茉莉花更有意義。
此外,屈大均還有壹株張橋畫的蘭花,屈在上面題詩壹首:“香草是最深情的人,來的是忠清。在美女手裏,分心壹直直到今天。只有幾莖作姿態,壹個有壹個心。統治者當空,令人尷尬,令人敬佩。”佩服到極點。
據介紹,百花墓在清代進行了修繕,至今保存完好。乾隆四十年(1775),布政使姚承烈重修墓門,立碑。光緒16年(1890年)百花墓整修,另立碑鐫刻墓表。然而,在抗日戰爭期間,百花墓毀於戰火。
在抗日戰爭期間,文史專家葉恭綽曾在香港避難。他曾召集知識分子聚會紀念張橋誕辰,並創作歌曲《百花墓》,宣揚張橋、陳子莊、黎遂球等明末仁人誌士,激勵民族氣節。新中國成立後,葉恭綽建議重修陵墓,廣東省文史館也派人到白雲山,但到處找不到,最後因找不到遺址而放棄。
《嶺南畫派略》曾記載百花墓的位置:“番禺縣治十七裏,自東門山口直向北,過壹條小溪,轉西,過蛇坑,過蘇莊,過石橋,再轉北向西。也確實當地名如坑,小美抑郁。”《蓮香記》中繪制的墓誌圖和方位,以及《番禺縣誌》中繪制的白雲山圖,都與本誌位置相同。
直到1984,據當地八旬老人連春回憶,白雲區龍洞小學郭繼勇老師才在沙河梅園意外發現了消失多年的“百花墓”。當時百花墓的墓室已經被毀,只剩下1塊高約3米的花崗巖梳妝臺石。頂部正面有壹個遒勁有力的隸書“百花墓”,背面刻有“藏心”二字,左側豎刻三行小字。第壹行只認“山張”二字。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拓片(拓片長64厘米,寬90厘米)中的“百花墓”二字與此石刻壹模壹樣。彭夢陽寫了三個剛健的大字。
根據張橋留下的詩集《蓮香集》中的插圖,墓前有壹塊石碑,刻有“張麗仁之墓”字樣和墓誌銘等。如今,墓和碑都不見了。
張橋的原作極為罕見。1941年在港舉辦的廣東省文物展上還有張橋畫的朱蘭,後來丟失了。廣州美術館所藏的《南園文人送李眉洲北去》詩集,有張橋的壹首楷書詩:“春雨潮高百尺,錦帆貴掛江面。”燕子可以輕輕的互相追逐,怕向西飛的是伯勞鳥。“字體好看又漂亮,就像人壹樣。壹張朱印的《瓊花仙史》,壹張白印的《愛禪》。此卷曾被葉恭綽收藏,後捐贈給廣州美術館,是張橋的唯壹手跡。
張橋詩選
(選自荷花香氛系列)
張喬有幸與詩人相伴,敏感好學,也與詩人同唱。他寫了很多詩,大多是關於河流和風景,浪漫的花草樹木。他的詩哀婉動人,細膩而富有韻味。她和愛人彭夢陽感情深厚,多次借詩抒情。
張橋有意與彭結為百年之好,於是深情寫下了《舒曼》:朱門粉絲團看不起過去,侯家要說壹句答應是不可能的。金屋藏嬌不如嫁書生。
不幸的是,不久之後,張喬臥病在床。她在病中含淚寫下了《離恨歌寄楊蒙》:枕上春寒病重,遊魂只得天涯。無緣無故相見,無緣無故道別,愧對庭前花。
之後,她的病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她認為自己不可能永遠陪在彭夢陽身邊。她憤懣地寫下了《東州送楊蒙》:咽了口唾沫怎麽說再見,她丟了性命。我留下了妾的翻領和淚剪,最後把這個留給了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