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bǎi。
在人教版1988年10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上,給課題《菩薩蠻·大柏地》的“柏”標音為bó。
但這個標音是值得商榷的。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城北約30公裏,那裏有大柏地群山。據當地人說,他們那裏都叫大柏(bǎi)地,當時因柏樹而得名,現在還有柏樹林。
李行健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國家語委“八五”規劃重點項目、國家“八五”現劃重點圖書)上有這樣壹個字頭:“柏bó音譯用字,用於柏林(地名,在德國)等。”
據此,即可認定“大柏地”的“柏”不讀bó,因為“大柏地”不是音譯地名。另外,用作黃柏的時候,柏同檗。不是柏本字,而是通假字。?
原文:菩薩蠻·大柏地 [現代]?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翻譯:
天上掛著七色的彩虹,而又是誰手持著彩虹在空中翩翩起舞?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蒼翠的群山仿如層層軍陣。
當年這裏曾經進行了壹次激烈的苦戰,子彈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墻壁。那前村墻壁上留下的累累彈痕,把這裏裝扮得更加美麗。
擴展資料:
“柏”的讀音:
壹、[ bǎi ]
1、柏樹,常綠喬木,葉鱗片狀,結球果,有“扁柏”、“側柏”、“圓柏”、“羅漢柏”等多種。木質堅硬,紋理致密。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來做建築材料等。
2、柏露(柏樹上的露水,據說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3、姓氏。
二、[ bó ]
柏林(Bólín),德國首都。
三、[ bò ]
見“黃柏”,壹種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