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壹真法界
佛學名詞釋義 (術語)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猶天臺家用諸法實相之語也。唯識論九曰:‘勝義勝義,謂壹真法界。’華嚴大疏曰:‘往復無際,動靜壹言,含眾妙而有余,超言思而回出者,其唯法界歟。’大疏鈔壹曰:‘以壹真法界,為玄妙體。’言事事物物。壹微壹塵盡足為壹真法界也。其體絕待故曰壹,真實故曰真,融攝壹切萬法。故曰法界。乃華嚴經壹部之主意。三藏法數四曰:‘無二曰壹,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惟壹真實,不可思議,是名壹真法界。’(《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壹真法界,即眾生本有心性 得意為言,即性具,是性體性量。性體離過絕非,即性具十界離過絕非。性體體性堅凝,清凈無染,不生不滅,常住不壞,性具十界亦然,性量豎窮橫遍,無盡無盡,無量無量,性具十界亦然。正報五陰,同性體性量,清凈周遍,依報國土亦然。此之三法,亦名三諦,性體即中諦,性量即真諦,性具即俗諦。(出自《凈土生無生論》) 問: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壹個?誰(哪壹個宗教)是唯壹真理?(黃聖吼) 答:此問題頗籠統,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從何處說起。茲可說,各事物各有真理,若歸納之,有壹個總真理,所謂‘萬法歸壹’。此‘萬法歸壹’,名‘壹真法界’,而不與萬物俱,萬物生滅無常,‘壹真法界’,如如不動,所以名為真也。何種宗教悟得此理,且有把握辦得到,便是真理宗教。(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問:“壹真法界,不與萬物俱,萬物生滅無常,壹真法界,如如不動。這話對嗎?” 這種說法,與理不通。‘壹真法界’壹詞,指的是萬物的‘法性’。萬物的‘法性’,若不與萬物同在(萬物俱),怎麽能稱作萬物的‘法性’呢?具體地講,‘法性’是指‘***性’。壹切法具有的***性,每壹法都該具有,若壹法不具其***性,就不成其為壹切法的‘***性’。這壹切法的‘***性’,在佛教中被稱作‘法性’。‘法性’是終極真理,無生無滅,遍及眾生萬物。‘如如不動’是法性不變之義。‘遍及壹切’成為萬物的法性,從具體的事物講,人有人的法性,瓶有瓶的法性。若人無人的法性,就不能成為人,若瓶無瓶的法性,就不能成為瓶。‘生滅無常’是具體存在的屬性,不是抽象存在的屬性。人有生死指的是個體的‘人’,具體的‘人’。人的法性指的是壹切人類,***性的人,抽象的人。作為***性的人,抽象的人,是壹總體的抽象的存在,不生也不滅。又如瓶中的虛空,與瓶俱在,依瓶而有,瓶破,瓶中的虛空也不存在。法與法性的情況也同瓶與瓶的虛空壹樣,法與法性,相依並存,不壹不異。‘不壹’是說,法與法性不是壹個東西,法是現實實有,法性是本空。空有性質怎麽會壹樣呢?‘不異’是說,法與法性並非異體,法不離法性,法性不離法。如‘色’是法,‘色空’是色的法性。故‘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如法性的存在,只是與事物現象對立的存在,並非實有存在,故‘空也空’。在大乘佛教中,‘法界’無壹例外都指‘空性’,從究竟義上講是‘法性本空’。把‘真如法界’看作與‘萬物’相離,相異的存在,是非常錯誤的,幾乎可以說是對法性空理壹竅不通的表現。(出自《居士學佛100問》) 問:“真空妙有和壹真法界有關系嗎?” 答:有關系。真空妙有就是壹真法界,壹真法界就是真空妙有。說法不壹樣,境界是相同的。如果我們契入真空妙有的境界,那妳就證得壹真法界。證得壹真法界壹定是空有不二,大乘法裏面講的入不二法門。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我們每天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不二的意思。“色”就是妙有,“空”就是真空。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