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詞是:詞和詞常常可以連起來用。
讀ABB式疊詞,妳可要小心哦!
小學語文課本第二冊上語文園地壹《秋天到》壹文中,有壹個疊詞“黃澄澄”。查閱《現代漢語詞典》,“澄”是個多音字,有兩個本音,即“dèng”(音鄧)和“chéng”(音成)。“黃澄澄”的“澄”字到底是讀“dèng”還是讀“chéng”,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曾經難倒了無數的語文老師。讀“dèng”的老師搬出《現代漢語詞典》,那上面說,當“澄”字念“dèng”時,表“讓雜質沈下去使之變清”之意,“黃澄澄”就是其它顏色都沈下去了,黃得壹點雜色都沒有,所以應該讀“dèng”。讀“chéng”的老師搬出的也是《現代漢語詞典》,條目的註解似乎更加有利於“chéng”字讀音,因為“澄”字念作“chéng”時的兩個義項壹為很清,二為使清楚,而且還找出幾個例證,如澄碧、澄澈、澄清等,所以應該讀作“chéng”。
疊詞在詩詞中的作用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頭連用了七組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向來受到人們的賞識。徐釚《詞苑叢談》:“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梁紹王稱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這七組疊詞妙在何處呢?首先,在內容上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詞人自己遭受不幸後的精神狀態。“尋尋覓覓”,側重寫動作,心神不定,悵然若失;“冷冷清清”,側重寫感受,孤單寂寞,形影相吊;“淒淒慘慘戚戚”側重寫心境,悲慘淒涼,終日愁苦。三者用“情”貫穿壹起。其次在聲律上急促跳動,鏗鏘有韻,有節奏感。此外,在結構上為整首詞定下基調,創造出悲傷的氛圍,使讀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見,疊字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壹是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開頭六句連用了六組疊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後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古詩十九首》在疊字運用上堪稱典範。再如《迢迢牽牛星》,全詩僅十句,用了六組疊詞:“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形象地表達了牛郎織女纏綿的感情。
有些詩句由於疊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於藝術魅力,贏得人們的交口稱贊,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長),用“紛紛”、“細細”,抒發自己惜花、愛花的心情,造語似癡,但情真意切。再如韋應物的“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賦得暮雨送李胄》),二組疊字使詩的意境更為深邃。《後湖集》說,每讀此句“未嘗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嘆”,希望“圖蘇州”(韋應物)之句於壁,使余隱幾靜對,神遊八極之表。
二是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壹種沈重的感覺。疊字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用“蕭蕭”摹擬落葉聲;黃巢的《題菊花》中“颯颯秋風滿院栽”,用“颯颯”摹擬風聲風聲;嶽飛《滿江紅》中“憑欄處,瀟瀟雨歇”,用“瀟瀟”摹擬雨聲……疊字撮合婚姻時寫道:“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這裏“諾諾”、“爾爾”是答應聲,相當於現代漢語中“好,好”、“就這樣”之類的詞,兩組疊詞把說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寫得活靈活現。再如《木蘭辭》用“唧唧復唧唧”的疊詞,寫木蘭的嘆息聲,也十分精當。
用疊詞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顏色好像碧玉壹般。
三是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還有用疊字來描繪音樂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五弦彈》中的“第壹第二弦索索,秋風拂松疏韻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等等,這些疊字將樂聲的強弱、快慢、輕重表達得十分具體、可感。
古典詩詞中疊字使用頻率很高。有人作過統計,《詩經》三百零五篇中使用疊字有二百篇,正如劉勰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這些疊字在詩中有三百五十多句,運用疊字達二十六處之多,構成了這首敘事詩的壹大藝術特色。因此,在鑒賞古典詩詞時,對疊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