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佛學常見辭匯(壹畫)

佛學常見辭匯(壹畫)

壹地 (喻)佛性好像壹塊土地。土地能使壹切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而佛性也能使壹切眾生的善根功德增長壯大。

壹明 壹個咒語。明就是咒陀羅尼的別名。

壹持 專門受持壹佛名號或是壹部經典。

壹食 又名壹坐食,即壹日只在午前食壹餐。

壹衲 壹件僧衣。

壹異 壹與異。壹是彼此壹樣,異是彼此迥異,壹與異,都是偏於壹方的思想。中論說:‘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壹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壹智 壹切種智,是佛三智之壹。見三智條。

壹滅 壹個趣向於寂滅的道理,也就是四聖諦中的滅諦。

壹路 壹條通向涅槃的道路。

壹極 壹個真實至極的道理。

壹諦 唯壹的真理。諦就是真理的意思。

壹燈 (喻)智慧好像壹盞明燈。明燈能破除壹切的黑暗,而智慧也能破除壹切的愚癡。華嚴經說:‘譬如壹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

壹期 指人的壹生。

壹期無常 指生物的壹度生死。

壹如 壹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所以壹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壹如頓證 謂壹切修行的人都同乘壹如之理而頓證菩提。

壹法 壹事或壹物的意思。

壹法印 又名壹實相印。見壹實相印條。

壹法句 壹法的章句。

壹法界 1.唯壹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性。2.每壹法的分界不同,故每壹法都叫做壹法界。

壹法界心 超絕有無和沒有差別的心。

壹剎 壹佛所教化的國土。剎就是國土的意思,通常壹個三千大千世界稱為壹剎。

壹剎那 指極短的時間。佛經說在人的壹個念頭中就含有九十個剎那。

壹相 唯壹真實的相。

壹相智 證悟諸法壹實相的智。

壹夏 壹次結夏安居。

壹夏九旬 壹次結夏安居的日數是九十天,即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

壹業 同壹種的業因。

壹業所感 又名***業***果,即眾生如果造作了同壹種的業因,就會召感同壹種的業果。

壹真 唯壹真實的意思,與真如同義。

壹真如 壹真法界無差別的意思。

壹真地 證悟壹真法界的實際理地。

壹真法界 唯壹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壹真無為 謂壹真法界的理體是清凈和無為的。

壹心 1.指真如的理體獨壹無二。2.專心。

壹心三觀 又名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不次第三觀等,是天臺宗圓教的觀法。天臺宗說宇宙萬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種諦理,而這三種諦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們在壹心之中這樣作觀,即叫做壹心三觀。

壹心三智 謂人如果在壹心之中同時修習空假中三觀,就可以在壹心之中同時證得壹切智、道種智和壹切種智等三種智。

壹心三惑 謂三惑融镕於我們的壹心之中。三惑是見思惑,塵沙惑和無明惑。

壹心不亂 心專壹而不散亂。

壹心合掌 壹心是很專心的意思,合掌是雙手合壹為掌,也就是表示壹心。

壹心稱名 很專心的稱念佛的名號。

壹心歸命 壹心壹意的歸向於佛,把生命奉獻給佛教。

壹行 很專心的做壹件事。

壹行三昧 又名真如三昧,或壹相三昧,即把心定於壹行而修正定。

壹行壹切行 在壹行之中同時具足壹切之行的意思,如念壹佛即是念壹切之佛是,華嚴宗叫做圓行。見圓行條。

壹念 1.壹個念頭。2.(喻)極短的時間。

壹念不生 心中毫無雜念妄想,乃超越念慮的境界。

壹念三千 謂在我們日常的壹念之中,三千諸法同時具足的意思,這是天臺宗的觀法。三千者,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等是十法界,這十法界中的每壹界各具有十界,成為百界,百界中的每壹界又各具有十如,成為千如,千如中的每壹如又各具有三種世間(即眾生世間、國土世間和五陰世間),便成三千世間,或叫做三千諸法,是壹切法的總稱。

壹念隨喜 壹個隨喜的念頭。

壹念業成 只要壹念堅信阿彌陀佛的本願,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業。

壹念萬年 謂在壹剎那之心念中就已攝盡了萬年的歲月。

壹乘 唯壹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車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壹乘經 專門說壹乘妙理的經典,指法華經。

壹乘之機 具有聽受壹乘佛法的機根的人。

壹乘菩提 謂壹乘才是真實的菩提,其他二乘和三乘都是方便的菩提而已。

壹乘圓教 壹乘就是壹佛乘,圓教就是圓滿之教,在大乘中,壹乘圓教是窮極的實教。

壹乘究竟教 壹乘是佛壹代教中最究竟圓滿的教法。

壹實 壹是唯壹,實是實相,唯壹而真實的相,叫做壹實,也就是真如的意義。

壹實乘 壹實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為乘。

壹實觀 壹實的觀法。

壹實相 壹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壹實相印 又名諸法實相印,四法印之壹。壹實相就是壹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說壹切大乘經,都以實相的道理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如有實相印者,便是佛說,否則便是魔說。

壹實無相 在唯壹而真實的道理中是毫無虛妄之相的。

壹實圓頓 是贊嘆法華經教旨的話。法華經所說的壹實之理,具有圓頓的功德,圓頓就是圓滿頓速,功德既然圓滿,成佛自然頓超迅速。

壹實圓宗 宣說壹實圓頓之理的宗派,即天臺宗。

壹實圓乘 闡明壹實圓頓之旨的教法,法華經是。

壹化 釋迦佛壹代的教化。

壹化五味之教 釋迦佛壹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經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經。後來天臺智者大師便依據這種說法,而判定佛的壹代聖教為五時教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壹道 壹實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壹道無為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壹。見十住心條。

壹合相 壹個由眾多極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質。如世界是由無數的微塵集合而成,世界稱為壹合相,人體是由四大五蘊合成,人身也是壹合相。

壹回忌 又名壹周忌,即人死後滿壹周年的忌日。

壹闡提 壹闡提迦的簡稱,是極難成佛的意思。有二種:起大邪見,斷壹切善根者,名斷善闡提。大悲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成佛道,而眾生至多,故亦成佛無期者,名大悲闡提。

壹闡提迦 見壹闡提條。

壹說部 又名執壹語言部,小乘二十部之壹,是佛滅後二百年間由大眾部中分化出來的壹個流派。

壹微塵 壹個極微分子。

壹音教 佛只以壹種聲音向各類眾生宣說教法。

壹三昧 壹行三昧的簡稱。

壹彈指 (喻)極短的時間。

壹轉語 參禪時轉機的壹語。

壹來向 四向之壹。

壹來果 四果之壹。

壹即三 壹乘教就是三乘教的意思。

壹即六 謂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中,若有壹根已經清凈,則其他五根也會跟著獲得解脫。

壹小劫 人壽由最初的八萬四千歲起,每過壹百年減壹歲,減至十歲止,再由十歲起每過壹百年增壹歲,增至原來的八萬四千歲止,這樣壹減壹增,為壹小劫。以數學方式來計算,壹小劫等於(84000-10)x100x2即壹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

壹中劫 二十個小劫為壹中劫,壹中劫***有三億三千五百九十六萬年。

壹大劫 歷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壹大劫,壹大劫***有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為壹世界由成到毀的年數。

壹大事 1.壹個偉大的事業,也就是向眾生開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眾生轉迷成悟和了脫生死的偉大事業。2.指人的生死大事。

壹大事因緣 佛為壹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壹大事因緣,即為了化度眾生的因緣。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壹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壹佛土 壹佛所化度的國土。壹佛土的範圍是壹個三千大千世界。

壹佛乘 唯壹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壹佛世界 壹佛所教化的世界。與壹佛土同義。

壹佛凈土 壹佛的凈土。通常是指阿彌陀佛的凈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壹切智 三智之壹。見三智條。

壹切智人 佛的尊稱,因佛是具足壹切智的人。

壹切智者 與壹切智人同義。

壹切智智 壹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壹切智地 證得壹切智的地位,即佛位。

壹切智相 壹切智的相。

壹切智忍 六忍之壹。菩薩於妙覺位時,在斷了壹品無明之後,便證得壹切智,能徧知壹切中道之理,此時其心便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動搖,叫做壹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動搖的意思。

壹切智藏 佛的尊稱,因佛是壹切智的含藏者。

壹切智無所畏 佛四無畏之壹。佛在大眾中說法,因自己是壹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無怖畏。

壹切經 佛教聖典的總稱,即大藏經,簡稱藏經。

壹切時 從無始以來相續無窮的時間,稱為壹切時。無論何時,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時間,都稱為壹切時。

壹切法 壹切道理或壹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論說:‘壹切法略說有三種:壹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說法。此三已攝壹切法。’

壹切法第壹彼岸 梵語波羅,譯為彼岸,此岸指生滅,彼岸指不生不滅的涅槃。壹切法,法相有生有滅,法性無生無滅,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與涅槃相應,故稱壹切法第壹彼岸。

壹切如來 所有壹切的佛。如來是佛十號之壹。

壹切世間 壹切的世間,是壹切穢土的總稱。

壹切有為 壹切有作為有生滅的因緣所生法。

壹切有部 說壹切有部的簡稱,小乘宗之名。

壹切有情 壹切有情識的動物。

壹切皆成 壹切眾生皆可成佛。

壹切義成 壹切義成就,是悉達多太子的譯名。

壹切諸法 壹切道理或壹切事物的意思。

壹切萬法 壹切萬有諸法。

壹切諸佛 所有壹切的佛。

壹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阿彌陀經的別名,因阿彌陀經為壹切諸佛所護持和憶念。

壹切諸佛秘藏之法 1.統指壹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經典。2.指法華經,因法華經所說的道理,精深奧秘,非壹般鈍根少智的人所能領悟。

壹切種智 佛三智之壹。見三智條。

壹切種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能攝藏壹切法的種子。

壹切唯心造 謂壹切萬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壹日經 在壹日之中寫完壹部經。

壹日三時 將壹日分作晝三時和夜三時。晝三時是上午七點至十點,十壹點至下午二點,三點至六點;夜三時是晚上七點至十點,十壹點至二點,三點至六點。

壹代教 釋迦佛壹生所說的大小乘教法。

壹代五時佛法 天臺智者大師把釋迦佛壹生所說的佛法分為五個時期,叫做五時佛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壹月三身 以壹個月亮的月體月光月影,來比喻佛的三身。寶王論說:‘法身如月體,報身如月光,應身如月影。’

壹生補處 盡此壹生就能補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後身菩薩的別號,如現在居於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就是壹生補處菩薩。

壹生入妙覺 在此壹生中即能登入妙覺之佛位。天臺宗說三論唯識等各宗的法門,非經三大阿僧祇劫不能達到佛位,而天臺宗的圓頓妙覺,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壹生中由凡夫的地位,壹躍而登於妙覺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張三密相應,即生成佛的。

壹字三禮 書寫經文,每寫壹字,禮佛三次。

壹字不說 佛雖對世人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所說都是親證之境,不是言語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說之法,本來如是,非佛創說或是說了之後才有,如此說同未說,故說壹字不說。

壹四句偈 壹個由四句話所構成的偈文。

壹四天下 壹個太陽和壹個月亮所照臨的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壹九之生 謂極樂世界九品往生。

壹九之教 指彌陀九品蓮臺的教門。

壹即壹切 壹是最少,壹切是最多,壹即壹切是多少壹樣,沒有分別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諸法差別位上見,在諸法差別現象上亦即顯出法性本體來,所以說壹即壹切,壹切即壹,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論。

壹超直入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意思。

壹塵法界 壹粒微塵等於壹個法界。

壹塵不染 (喻)六根清凈。

壹境三諦 又名圓融三諦,或不思議三諦,即空假中三諦圓融於壹境的意思。天臺宗說,諸法無自性,謂之空,因緣所成,謂之假,即空即假,謂之中。如此三諦之理融洽於壹境,三即壹,壹亦即三,圓融無礙,謂之壹境三諦。

壹蓮便生 在同壹樣的蓮花之中托生,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

壹錘托成 (喻)只聽壹句話便能開悟。

壹體三寶 又名同體三寶,或同相三寶,意謂三寶中的每壹寶,都圓具三寶之義。即佛中含覺照義,是佛寶,含軌則義,是法寶,無違諍過,是僧寶;法系佛法身,是佛寶,憑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寶,依法修行,是僧寶;僧具觀智,是佛寶,具軌則,是法寶,具和敬,是僧寶。

壹空 壹切法的自性皆空。

壹空壹切空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空觀時,應觀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壹假壹切假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假觀時,應觀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壹中壹切中 在修空假中三觀之中觀時,應觀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壹真壹切真 壹真是指絕對的真理而言,華嚴宗所謂壹真法界,天臺宗所謂諸法實相,都是不離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場上談性,則壹切法的不虛妄性和不變異性即是真如,故說壹真壹切真。

壹多相容不同門 十玄門之壹。見十玄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