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高二了解論語進度!

高二了解論語進度!

壹、德治:是狀語後置,即以德治國,以德治國。

孔子強調以“德”來治理政事,主張用道德來教育和影響天下人去惡向善,以達到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穩定和繁榮。

二、克己:克,克制。儒家講的是涵養,讓壹切都歸於“禮”。

禮是衡量人的行為的尺子,也是衡量國家政治秩序的尺子。禮的回歸,既是規範人的需要,也是規範國家秩序的需要。孔子“克己”的目的是通過對人的調節來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

三、待賈賣:又稱“待價而沽”。等待好價錢賣出去,也比喻等待人才或等待。

子貢原曰:“斯裏蘭卡有美玉,乃藏於深山。”求大家閨秀賣?孔子說:“這是賣的!賣掉它!我待賈哲也。"

翻譯

子貢說:“這裏有壹塊美麗的玉。還是放在盒子裏比較好?”還是找個識貨的商人賣?孔子說:“賣了它吧!“賣掉它!我在等壹個識貨的商人。”

閱讀理解

子貢提出的,其實是壹個不能出去做官的士人的政治態度問題。子貢給了兩個選擇:要麽“藏在箱子裏”,壹直放在箱子裏;要不要“求善賣”?找個識貨的商人賣了。這兩個選擇,其實就是“做妳所用,藏妳所棄”(舒二)的問題。孔子在這裏的回答是傾向於“做”的方面,也就是“賣!哎!”賣掉它,賣掉它!這反映了孔子積極入世的壹個方面。但是下面這個回答值得我們特別關註。空雨說“我待賈也”,子貢在他的問題中說“尋找好賈並把它們賣掉?”

“求”和“等”的態度截然不同。

這裏的微妙區別,正如朱在《論語》中引用範的觀點:

讀書人不是不想做官,只是討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官位。壹個秀才在等任命,就像美玉在等壹個識貨的商人來買。以伊尹、博藝、姜太公等人為例。如果妳沒有唐雯國王的任命,妳壹輩子默默無聞也沒關系,妳也絕不會為了當官而主動炫耀自己。

總之,讀書人可以做官,但不能做官,更不能“逃官”——像後世的壹些人壹樣,到了“過渡”的時候,就利用壹切關系和紐帶到處跑,剃光頭,拼命往上爬。就算爬不上去,至少也要保持現有的官位不變。

第四,要知道這是做不到的。

原文

魯茲留在石門。晨門②曰:“Xi子?”日:“自孔氏。”嶽:“誰知道什麽是不可能做到的?”

給…作註解

石門:魯都城的外門。2晨門:早晨守衛城門的人。

翻譯

魯茲在石門過夜。守門人問:“它是從哪裏來的?”魯茲說:“從孔那裏來。”門衛說:“就是那個知道自己做不到卻還想做的人嗎?”

閱讀理解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孔子的深刻總結。很明顯,守城門的人並不是遊手好閑之輩,而是壹個修養很高卻隱藏在城市裏的大隱士。

回到“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麽”這句話本身,這是壹個理想主義者的形象素描。壹個人知道他正在做的事情是有前途的,所以他堅持做下去,最終成功。雖然他是壹個成功的人,但他並不特別出色。壹個有足夠智慧去做某件事的人可能會在他的壹生中成功,但他不會堅持壹絲不茍地去做,“春天的蠶會壹直織到死去,每晚的蠟燭會把燈芯抽幹。”獻身於妳的信仰和理想。這很辛苦,也很有價值。就像愚公移山,就像西西弗斯推著石頭上山坡,聖人不知“克己復禮”任重道遠,卻走遍天下,精神不變。晚年退隱講學,仍以禮樂文化為核心內容,為“仁”的實行貢獻力量。正如曾子所說,“仁有責,這難道不重要嗎?死後不是很遠嗎?”正是這種精神,凸顯了儒家積極入世的特點,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道家截然不同。

五、仁者愛人

“仁者愛人”這個詞有很大的含義。

什麽是“仁”?壹是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二是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內心支持。

孔子所說的“仁”以“愛”為核心,包括尊重、寬容、信仰、敏感、利益、智慧、勇氣、寬恕、孝順、兄弟等,采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方法。

所謂愛就是:妳要為自己站起來,也要讓別人站起來;妳要為自己工作,同時也要為別人工作。凡事都可以推己及人,所以可以說是壹種修行善的方式。

仁者愛人,這是孔子思想和儒家的最高道德觀念,也是儒家所提倡的愛的方式。這種愛情的基本原理是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來決定愛的程度。

第六,君子之風

1,什麽是君子

就人們的道德生活而言,最常見的兩種類型是君子和小人。這兩種類型本來就是就人的政治地位而言的。上流社會的人叫“君子”;下層階級的人被稱為“小人”。(《論語·魯茲》)。孔丘說:“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易。”(《論語·陽貨》)

魯茲問孔丘:“君子窮嗎?”孔丘答:“君子窮,小人窮。”(《論語·衛靈公》)這裏所說的“君子”和“小人”,顯然是關於道德品質的。孔丘又說:“不知道也不在乎,不是君子嗎?”這裏所說的“君子”,顯然是指道德品質。

這兩個名詞意義的變化,標誌著當時社會大變革中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奴隸主和貴族不能僅僅因為政治地位高而受到尊重;普通人不會僅僅因為政治地位低而被鄙視。政治地位低,道德素質高的人,也可以稱為“君子”;政治地位高而道德素質低的人也可以稱為“小人”,而孔丘的時代正處於“君子”和“小人”兩個含義新舊並用的時代。《論語》保留了這兩個名詞的新舊義。

在《關於人的反思》中,孔丘認為人們的評價標準應該是他們的道德品質,而不是他們的政治地位。

2.紳士的品質

曾子說:秀才不能不自強,任重而道遠。它不是太重而不能仁慈!離死不遠了!(8.7)

子曰:“士為道,我無能:仁者不憂,博學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孔子為道。”(14.28)

子曰:“少食多飲,屈臂枕之,樂之。”不義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 (7.16)

子曰:“君子義,小人利。”(4.16)

子曰:“好,回來!壹勺吃的,壹勺喝的,在陋巷,讓人不忍其憂,回去也不改其樂。賢哉,妳回來!”(6.11)

“女方不說:她也是人,生氣忘了吃飯,高興忘了心事。不知道老人會是雲兒。”(7.19)

他所說的“幸福”不是身體上的幸福,而是壹種精神上的安寧和滿足。所以盡管生活條件惡劣,他依然“快樂”。孔丘認為在他的完美人格中,個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都有恰當的安排。這給了壹個人壹個“住的地方”,在那裏他可以快樂地生活。這是孔丘的道。

孔丘認為顏回是他學生中最好的。他說:“回,其心不反人類三月。”剩下的只是太陽和月亮。”“仁”是完整的人格,是壹種精神境界。達到完全人格的人,都有這種精神境界。經常處於這種精神境界的人叫“仁”,孔丘把“以忘憂為樂”作為自己的成就。他在生活中處處碰壁,應該說處於焦慮狀態,但他仍然“以忘憂為樂。“他是‘忘憂’,而不是強迫自己不願意改變。”不知道自己多大了”也是忘記煩惱的表現。他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他有“住的地方”。“那是他的道。他說:“早上聽道,晚上就死了。"(《論語·立人》)這裏說的是"安身立命之所"對人生重要。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善者靜。知者樂,仁者壽。”(6.2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靜。知道的人是幸福的;仁者長壽。

南懷瑾的解釋是“知者樂,水也。”知者的幸福,如水,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潑的。“仁者樂之,山也。”仁者的幸福,像壹座山,崇高,偉大,寧靜。

3、君子的修養

他給學生們指出了壹個人生方向。孔子說“誌在道,德在德,仁在仁,遊在藝”(7.6)也就是說,學生要以他所說的“道”作為人生的方向。有了這個方向,他們就能在人生中有所收獲,這就是所謂的“德”。有了“德”,才能在它的基礎上前進,以達到完整的人格為目標。這就叫“靠仁”。再加上壹些文藝生活,這叫“在藝術中徘徊”。他認為學生應該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不用擔心生活中的其他瑣事。

子曰:“君子之義為質,禮為行,孫為表,信為成。君子!”(15.18)

棘子成曰:“只是君子之質。為什麽要寫?”子貢道:“不好意思,老爺說兒子多!我不能和妳說話。文字質量還是不錯的,質量還是不錯的。老虎豹子的枷鎖,還是狗羊的枷鎖。”子曰:“壹個讀書人,如果對道感興趣,對那些吃不消的人感到羞恥,光是說說是不夠的。”(4.9)

子曰:“仁者仁者,不為生,而為死。”(15.9)

七、周布比

子曰:君子之周不可比,小人之周不可比。

意思:君子聯合但不搞幫派,小人搞幫派但不聯合。

孔子說:君子以公正對待天下所有的人,不偏袒,不袒護自己的弱點,沒有預定的偏見和自私;惡棍為了個人利益結成小集團。

詳細解釋: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麽?周是包羅萬象的,也就是壹個完美的圓,隨處可見。他說君子行為對誰都壹樣,不是說對張三好,對李四不好,這是不對的。這就叫攀比和粗心。妳拿張三跟自己比,合適的話,妳就對他好,不同意李四的話,妳就對他不好,也就是“比較”。壹個偉大的政治家就像壹個宗教學者。情侶是不能分開的。我們對人好,愛他們。但是更愛壞的那個,因為他不好,所以壹定要愛他,讓他變好。這樣壹個真正偉大的政治家,也就是壹個宗教學者,壹個教育家的態度,就是“要全面,不要依附於壹方。”什麽是“比”?我們認識漢字,古篆書比字好,是這樣寫的——?,象形兩個人是壹樣的,同壹個方向;古漢語中的北字,是相對而立,走向極端的象形文字。所以“比”就是人和自己壹模壹樣,所以容易以偏概全。所以,君子不可比,小人呢?反之,就是不徹底,只和對妳好的人交朋友,壹切以“我”為中心,所以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八、孜孜不倦地教人

子曰:“學而不厭,教而不厭”。這句話的意思是,壹個男人要不斷學習,不要厭倦;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要覺得累。

“學而不厭”。作為老師,我們尤其要做到這壹點。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希望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首先,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身教重於言傳”,“親師,信其道”,教師要做學生的好榜樣。

“學而不厭,教而不厭”是孔子作為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的兩個最基本的優點和特點。

九、中庸之道

所謂中庸,是孔子倡導,子思闡述的壹套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和平和諧的理論和方法。

《中庸》的主題是教育人們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的理想人,達到至善、最仁、最誠、最德、最聖、內道,創造出“和而不同”的“和合”境界;理論基礎是天人合壹;具體內容:武大道,三達德,九經等。主要原則:自學、忠誠、寬容、真誠;檢驗標準:抽象標準和具體標準;知行合壹的方法是知行合壹;主要途徑是倫理道德;中庸的現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建設。

中庸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壹。通常,人們談論天人合壹主要是從哲學上,大多是從孟子那裏,“人盡其才,才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盡心》),而忽略了中庸中的天人合壹,甚至忽略了天人合壹的真諦。天人合壹的真諦,就是在至誠至善中合壹,達到“和合,天之地位,萬物之修養”和“唯有天下之至誠,才能盡其用。“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如果妳能善用人性,妳就能善用事物;若能物盡其用,可頌天地之教;若能贊天地之修,則可參天地。”與天地同參”是天人合壹。這才是《中庸》中天人合壹的真諦。所以中庸從“天命之性,性情之性,道,宗教之修”開始,到“天道之載,無聲無臭”結束。“繼續下去。”這才是聖人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壹。天人合壹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壹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壹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壹是人們有意識地培養出的像慈天壹樣造福人類、造福自然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