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在故土時常和鄰居壹個發小玩耍,感情頗深。後被流扣牧羊後,常思念故土的點滴而深覺孤單,每每望月難抵思友之緒,常把思念落筆信箋續情感。是為出處。意為“兩情若深時,相隔再遠,也可以通過書信敘述情感”。“嬋、娟”本是古代用來書寫的“紙”,即信箋。是為原意。後來蘇軾在“水調歌頭”中詠嘆出“千裏***嬋娟”,人們已是在延伸意中去理解了。於是就有如今之“女人,月亮,嫦娥等等”的解釋了。
在蘇軾的詩作為意象來說,其實直接是指月亮或者柔和的月光。“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這句話整句的意思則是只希望我們雙方可以平平安安,即使在遙遠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壹起來欣賞這皎潔的月光。但是對於我們古人對意象的理解其實有多重含義的,譬如“嬋娟”還有多種意思。根據詞典來查是有1、美妙的姿容,2、美女,3美好的十五、例如月亮(其實這個詞語大多都是在第2個意思上面延伸出來的,在上面的那首詞來講則意指嫦娥)。
首先指示美妙的姿容的詩句,唐朝孟郊的“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 另外還有壹首元朝的戲曲,唱道“腰肢裊娜,體態嬋娟”就兩個詞的拆解來講,嬋和娟兩個字的意思也都有體態美妙姿容的意思。因此大家可以理解成嬋娟壹詞壹早就是來形容女子的體態美妙姿容的。
另外就上面的意思則作為了壹個名詞,美女,也引申出了第三層的意思,美好的事物。唐有詩曰“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元李致遠《新水令·離別》曲:“青鎖畔,繡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願。”清朝也有詩曰:“壹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
而最後則是美好的事物,正如這句詩所講的,具體來講則是月亮或者柔和的月光。這也是大家所口口相傳的。譬如“薄城萬竿嬋娟竹,籐纜系橋青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