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葛子驛站的站點在哪裏?

葛子驛站的站點在哪裏?

蓋子驛站遺址是壹處文化旅遊景點。

蓋子客棧遺址

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進而擴大了中國與西亞、南亞和歐洲國家的貿易。隋唐時期,為了及時掌握邊疆軍情,傳遞軍事文書,朝廷在絲綢之路上設置了大量驛站,並以絲綢之路為要道,將驛站的路線向西延伸至天山南北。唐代著名邊塞詩曾雲說:“驛站壹個接壹個,驛騎如星河;平明發鹹陽,黃昏及龍山頭”。詩聖杜甫也曾寫下“郵亭傳急簽,往來相隨”的詩句,講述歷史上郵政的興盛。

在通往紅其拉甫口岸、向西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上,有壹個遠近聞名的漢代驛站,那就是克孜勒蘇自治州阿克陶縣布倫口鄉蓋子村附近的蓋子驛站。滾滾的葛子河從帕米爾高原深處奔流而下,真是狂風暴雨,激起千堆雪。壹路咆哮,壹路狂奔,氣勢極為壯觀。站在葛子谷蜿蜒的公路對面,可以看到對面山坡上用石頭砌成的城墻,占地10畝。圍墻中央有壹座建築面積約40平方米的石屋,有壹種粗獷原始的美感。它的高度只有3米,屋頂鋪著深褐色的片石,歲月鑿刻的痕跡歷歷在目。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古跡詞典》中有這樣壹段關於葛子驛站的記載:“葛子河畔的葛子大隊,壹連三間石屋,都倒了。從場地來看,當時可以容納幾十人。在古絲綢之路的古道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格孜驛站就是我們今天在阿克陶縣介紹的格孜驛站的站點。

流水匆匆,歲月悠悠。雖然閣子古驛站已經在山石雜草中沈寂,沒有了往日的馬蹄聲、沸騰的人群、明亮的篝火、異常的熱鬧,但卻向中外遊客傳遞著這樣壹個信息:帕米爾高原早在漢代就有官方驛站。在葛子古驛站東西兩側的懸崖峭壁上,有壹條狹窄蜿蜒的小道,像臍帶壹樣伸向遠方。先輩們當年開辟這條古道的艱辛,深受感動和敬佩。葛子村壹帶至今還流傳著壹個英雄悲壯的故事。

相傳漢代疏勒(今喀什)至吉盤陀(今塔什庫爾幹)沒有路,官商賈只好望山興嘆,留下無盡的遺憾。漢朝疏勒的壹個漢族人——憂心忡忡,打完朝廷後親自帶領100士兵到葛子谷實地勘察。他鐵了心要打開這條中西通道,面對山河莊嚴宣誓:路若不通,寧死不屈!他集中了300名戰士和500名當地農牧民日夜奮戰。他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甚至在他的腿被巨石砸斷的時候,還有幾名戰士被擡到築路工地接受檢查。他無私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士兵和人民,他的士氣非常高昂。從關內來邊疆服役的士兵,十年不歸,艱苦奮鬥八年。終於,這條咽喉動脈被打通了。而這個漢族——也從壹個英武的少年變成了老態龍鐘,須發皆白,仿佛昆侖山白雪皚皚。

為了方便中國的使臣、官員、商賈避寒避風,在蓋子村附近修建了驛站,也就是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古代驛站。不幸的是,就在古驛建成的那壹天,這位漢朝漢子——因積勞成疾,最終死在了葛子河流域。再三勸他不要把屍體運回疏勒,而要葬在格子驛站附近,這樣就可以與古驛站相鄰,見證從東到西官商的熱鬧景觀。

蓋子古驛站自漢代以來已荒廢千年,為商賈提供住宿和便利。直到清末,格孜村有個叫穆罕默德·阿吉的回鶻人,在這裏開了個客棧小賣部,熱情接待顧客。如今,格孜村的壹位白胡子老人告訴我們,穆罕默德·阿吉仍然活著,並對此感興趣。身處蓋子古驛站,目睹著被濃煙熏黑的石屋墻壁和腳下成堆的灰燼,不禁感慨那段歷史和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