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浙大會翻譯句子還不夠。看看我怎麽把它寫成給外國人的口號。

浙大會翻譯句子還不夠。看看我怎麽把它寫成給外國人的口號。

最近看到壹個過時的新聞。壹個月前,浙大120校慶因為標語翻譯太火了。事後浙大和外包翻譯公司被批評。其實國外的英文翻譯也有很多搞笑的翻譯,所以國內的漢譯英出現問題也沒必要反應那麽大。不過看到大家吐的這麽開心我也來湊熱鬧。

原口號:(35字)

原文翻譯:(27字)

我的版本:(18字)

壹直以來,我只喜歡意譯,因為我覺得翻譯不僅僅是把壹句話從壹種語言換成另壹種語言,還必須對應不同場合和目標語區的成語,才能真正做到最好。比如夏天喉嚨40度冒煙,最好吃西瓜喝涼水泡遊泳池。誰知道體質偏寒的女生來例假了,就算那些東西是為了解暑,吃吃喝喝泡都不合適吧?所以翻譯首先要了解場合和句子的性質,才能正常開始。

如上圖,這句話出現在浙大校慶晚會的背景板上。換句話說,我們翻譯的應該是英語國家慶祝活動的橫幅和標語。

我將通過拆解原句中的關鍵詞來闡述我的翻譯思路。根據參考英文國家標語總結出的三個原則,就很容易把中文原標語翻譯成自然的英文標語。

如果妳看了原廣告語、翻譯版和我的版本後,覺得我在文首第壹張圖中插入的雙語字幕不夠好,那就不用看了。如果不能用語法分析,請見諒。)

網上有很多翻譯原文的吐槽,中文標語本身也有語言缺陷。我的分析能力不夠,這裏就不贅述了。

第壹步,在谷歌上搜索“學校年度橫幅”。從找到的圖片來看,大部分都很簡潔。最常見的是“慶祝XXX N年”,後面三五個字突出主題。比如《卓越教育》《對抗癌癥的希望》《上帝的信仰》。如果沒有“的”,最多是後面跟著“為我們的過去而自豪,為我們的未來而獻身”或者“領導教育革命”之類的話。

不過,既然這個慶典的標題長達35個字,那就盡量少寫吧。看看原文翻譯的那麽多單詞,英語要在這麽大的背景板上縮小這麽小,多可惜啊。

因此,第壹條原則成立了:話越少越好。

接下來請註意,英文標語不使用動詞,習慣上要麽是名詞,要麽是帶有名詞性質的“動詞+ing”。這樣有壹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研究是用現在時、過去式、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還是過去完成時(哇,居然記住了這些時態的名字,先給自己點個小紅花)。

所以第二個原則成立:盡量用名詞或者準名詞。

繼續觀察,英文標語除了“the”之外很少重復單詞。這壹點在寫作中也很重要,即使李清照的詞是“尋尋覓覓,冷清寂寞,淒淒慘慘戚戚”,也是疊字,不是重復使用。我平時很容易犯這個錯誤,這裏想避免。

於是,第三個原則成立了:不重用單詞。

下面正式開始翻譯。

這個詞我從小就習慣了,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就像古代每壹個朝臣提到天子,都要臣服於天以示敬畏壹樣,現在當我們需要對人表示尊敬的時候,也經常會印上這個字。結果我們原本的誠意被沖淡了,味道相當淡。

在幾個網絡和軟件版本中,大家似乎更傾向於“我們的最高敬意”。我不打算討論“尊重”和“崇高”這兩個詞在英語的N個同義詞中誰最合適。其實我之前是受了查谷歌圖片的啟發,看中了“榮譽”這個詞。Honor在《牛津詞典》中把“懷著極大敬意的尊敬”定義為動詞,“高度尊敬,極大尊重”定義為名詞。除了原口號中的“最”字,我覺得已經足夠解決問題了。

如果這裏要用“honor”,根據第二條盡量使用名詞的原則,有兩種方法:壹是把它變成壹種名詞“honor”,二是用“in honor of”這個詞組。兩者在用法和習慣化上有相似之處,應按照盡量少用詞的第壹原則來選擇“敬語”。

提到谷歌,在英文校慶傳單中使用“honoring”是很常見的,比如“honoring我們優秀的高中生/創始人/英雄”。關鍵是後面接“人”,後面很有用,因為要提“前輩先賢”,就是這樣!

這個詞在幾個版本中被翻譯成“前任”。從字面上解釋沒錯,但我覺得用“校友”更合適。聽著,這是校慶。所謂“前輩先賢”當然指的是浙大校友,並不是所有做出過貢獻的前輩。如果我在自己的校慶上,為別人的成績鼓掌獻花,我也沒有那麽幸運,可以醉在這樣的博愛裏。不容易在人的標語上說“有重大貢獻的校友”,只表示謙虛,怕被誤解為傲慢,暗示除了浙大畢業生,沒有人能做出“重大貢獻”。但是,中國人不習慣的吹噓,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翻譯是針對“外人”的,沒必要裝神仙。

至於“鮮”,有很多詞可以選擇。“傑出的”、“例外的”和“突出的”都是可以接受的。我隨便選了“尊貴”,只是覺得字比較長可以裝逼,哈哈哈。

這個詞翻譯成“探索未知”可以說是毫無懸念,連軟件都知道。但是按照第二條盡量用名詞的原則,這個動詞的插入很傷腦筋,也很無聊。可惜改成“探索未知”或者“探索未知”之後,怎麽放就很別扭了。例如:

"表彰我們傑出的校友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貢獻"

或者:

“向我們傑出的校友致敬,感謝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貢獻……”

尷尬的來源是“國與民”必須用“和”來連接,也就是說壹句話裏有兩個“和”。違反第三原則,沒有。

靈機壹動,我把“探索”改成了“探索者”,用逗號隔開,修改“傑出校友”。根據浙大的校訓“求實創新”,原口號說前輩先賢探索未知領域,所以說優秀校友是“未知領域的探索者”也是恰如其分的。

我不太喜歡“貢獻”,因為我提到校友捐款的時候用了這個詞。但後來我想了想,僅僅用“成績”可能會得罪捐款的校友。沒有贊助,國家如何獲得研究成果?所以我們就用壹般的“貢獻”吧。

也是典型的口號。在谷歌上搜索通常的“國與民”,妳會發現搜索到的所有詞條都與中國有關,包括香港的英文《南華早報》,充分說明了這個詞的中國特色。不過慶典上有很多中國特色的東西,穿上也不錯。

好了,現在把五行結合起來,效果如下。

原口號:(35字)

我的版本:(18字)

基本意思都在,看著像個英文標語。總的來說,我對我的翻譯很滿意。如果壹定要和其他版本比較,不如抓個老外問TA哪個合適。我相信有人會喜歡這個的。

從這個網評來看,外包翻譯公司的“失誤”只是冰山壹角,厄運被放大了壹大幕。語法、選詞、句序,這些都是人工智能遲早能解決的事情。只有譯者對習語和場合的分析才能增加附加價值,所以我認為意譯是翻譯的未來。就像藥房和配藥可以交給機器,吃什麽藥還是要醫生來決定。

最後想想自己的翻譯生涯,很感興趣,差點就進了。這輩子恐怕不能靠它生活了。壹句35個字的廣告語,還得考慮那麽多東西。別人用幾千字來計算幾百塊錢的價格,我怎麽跟他們競爭?順其自然,給客戶傳個話,有空寫點東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