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歷史上第壹版新華字典在那裏印刷

歷史上第壹版新華字典在那裏印刷

壹、歷史上,第壹版新華字典,在——商務印書館印刷。

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復修訂,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壹版。

二、以下是修訂歷史:

1953年12月北京第壹次印刷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權頁上說是壹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

《新華字典》走過了50年的歷程,它的十個版本不僅體現了不同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征。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壹部現代漢語字典。

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但未能編纂完成。

自1953年,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采用《伍記小字典》。

從1953年開始出版,經過反復修訂,但是以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作為第壹版。

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並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新華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余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

成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華辭書社”開社務會議,議定《新華字典》本年9月底完稿。

這個時間要求倒是達到了,該年8月29日下午3點“新華辭書社”舉行社務會議時,《新華字典》初稿早已結稿,但修訂進度甚緩。

為了趕速度,社內同仁的工作有所調整。

調整之後,仍處於緊張狀態,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務會議,再次鼓勁,力爭1952年6月修訂完工,年底出版。

這壹次的規劃落空了。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征求意見稿,結果都發現問題多多;讀者對象不明確、體例有點亂等等。

更要命的是雖說“新華辭書社”已“發展”至十多個人,但能動筆寫稿的人極少,魏建功、蕭家霖又都不寫稿,只做“審訂”工作,連葉聖陶也只好嘆氣:“欲求成稿之完善,實甚難。

” 改、改,不停地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終審的葉聖陶仍在搖頭:“字典總覺拿不出去,尚須修改。

”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壹次求助葉聖陶,讓他為“編輯同仁”講今後如何修改,力爭6月完稿、7月付排。

實際上,最後均由葉聖陶逐字改定,於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

壹周後,由葉聖陶改定了魏建功、蕭家霖寫的《新華字典》宣傳稿。

《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是——

新版《新華字典》內頁

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壹次,10天後又商量壹次才定下來的。

之後便是讀校樣。

但在葉聖陶這裏卻是“流水作業”,他於1953年7月29日才把《新華字典》全稿審改完畢。

8月22日,葉聖陶審讀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也覺不完善,28日與二位商量後才定。

魏建功寫的《新華字典》的《凡例》,也被葉聖陶判為“瑣瑣”、“達意不甚明暢”,又得改。

1953年12月4日《新華字典》終於完工,即將出版。

總結《新華字典》初稿乃至修訂過程,葉聖陶覺得“計劃未前定,隨時變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

1953年12月北京第壹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權頁上說是壹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