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到底應該是“磐涅”還是“涅磐”?

到底應該是“磐涅”還是“涅磐”?

是涅盤,磐涅應該不對,

世尊如是前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度人無算,到了世壽八十歲的時候,這時三藏教典已經盡備,四眾弟子普沐教澤,度生之事漸畢,就在拘屍那伽羅城外希連若跋提河畔示疾,擇在娑羅雙樹間,命阿難敷高床座,示以即將涅盤。

這時諸大弟子都傷感無已,就推阿難向世尊請示四事:“壹、佛滅後依誰為師?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調伏惡性比丘?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世尊指示說:“第壹依戒為師;第二依四念處為安住;第三惡性比丘默擯;第四在經典前冠以‘如是我聞’四字令人證信。”這時有外道婆羅門須跋陀羅趕來求度,為世尊最後的度化弟子。

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圓時分,世尊右脅而臥,汩然入寂。後來諸弟子將世尊聖體於拘屍那揭羅城的天冠寺中荼毗,所遺舍利由摩揭陀等八國分別供養。這時是西歷紀元前五四四年,民國紀元前二四五五年,當周景王元年的時候。

涅盤(Nirvana) Niepan 佛教教義。又譯作泥日、泥洹、涅盤那。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涅盤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佛教產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義多種:息除煩惱業因,滅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滅,而人得度,故稱滅或滅度;眾生流轉生死,皆由煩惱業因,若息滅了煩惱業因,則生死苦果自息,名為寂滅或解脫;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輪回,故名不生;惑無不盡,德無不圓,故又稱圓寂;達到安樂無為,解脫自在的境界,稱為涅盤。《大乘起信論》稱:“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盤。”佛教大小乘對涅盤有不同的說法。壹般分有余涅盤和無余涅盤兩種。壹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業報身心的存在,故稱有余涅盤;及至身心果報也不存在,稱無余涅盤。據《肇論》介紹:小乘以“灰身滅智,捐形絕慮”為涅盤,是為有余涅盤;《中論》等則以“諸法實相”為涅盤,是為無余涅盤。大乘還分性凈涅盤和方便凈涅盤兩種。本有的法身,名性凈涅盤,即真如法性,亦稱性德涅盤;假六度緣修,本有法身顯現,名方便凈涅盤,亦稱修得涅盤。法相宗綜合了大小乘涅盤學說立四種涅盤:①自性清凈涅盤。雖有客塵煩惱,而自性清凈,湛如虛空;②有余依涅盤。斷盡煩惱障所顯之真如;③無余依涅盤。出生死苦之真如;④無住處涅盤。斷所知障所顯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說,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應化身故不住涅盤,名為無住涅盤。大乘佛教認為涅盤具有常樂我凈四種德性或常、恒、安、清涼、不老、不死、無垢、快樂八種德性。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盤”。

《涅盤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壹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磐。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盤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壹,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天女曰:耆年解脫,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無名者說,達到壹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壹,只有聖人能做到!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說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壹不異。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壹心,過去未來同成壹體。古來今往都是壹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將浩浩然物我壹心,就是涅盤。這就是佛經裏說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盤”。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脫也無盡,由是推知,涅盤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壹體的真理。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壹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涅盤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天女說:耆年(舍利弗——引者註)的解脫也無終始。

鳳凰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於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佛經中的天龍八部提到的迦嘍羅(壹種超級大鳥)就是中國鳳凰的原形,500年涅盤壹次,叫聲是仙界的音樂,每天要吃100頭龍,1000條大毒蛇。

鳳凰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並在重生中達到升華,稱為“鳳凰涅盤”,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返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