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聖潔;

基本;

發展的;

全面;

未來主義。

【整體性】:所謂“整體性”,廣義上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壹個社會成員都必須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接受壹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狹義的素質教育的“整體性”是指為所有學齡兒童打開正規基礎教育的大門。堅持素質教育的“整體性”主要定義為:第壹,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教育是每個孩子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權利。第二,保證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以上,杜絕新文盲的出現,中小學教育要為提高全民基本素質,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民主建設服務。第三,落實“機會均等”的社會主義原則,為每個人的持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質基礎。

【基礎】:所謂“基礎”是相對於專業(職業)和定位而言的。素質教育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專業素質或職業素質,使學生擁有“壹般知識”,而不是成為某壹特定領域的“小專家”或某壹勞動職業的“小專家”。堅持素質教育“根本”的主要意義在於:第壹,壹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才能“遷移”到更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基礎教育旨在發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質,所以很多人指出基礎教育的本質是素質教育。第二,人類包含了極大的發展自由,這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強;或者反之亦然,達拉斯到大禮堂教育是塑造和培養人的事業。如果基礎教育充滿了針對性和專業化的訓練,而不是著眼於打牢基礎,就相當於抑長抑短,把非專業化的功能倒退到專業化的功能,縮小了發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在教育控制論的意義上,教育是壹種人為的、優化的控制過程,使受教育者按照預定的目標不斷發展。但如果基礎教育僅限於職業和定向培養,那麽本應得到拓展和發展的可能性空間就會過早地停滯和萎縮。這不是違背了教育(最優控制)這個詞的本義嗎?怎麽能指望培養出來的學生善於應對社會復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呢?

【發展性】:所謂“發展性”,就是註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和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培育潛能、增強後勁上來。這強調的是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的促進,也就是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的關系。雖然知識和能力並不是完全壹樣的東西,但如果學到的知識是“激活”的知識,可以投入運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那麽這些知識就可以成功轉化為能力,成為人類智慧的壹部分。素質教育的“發展”強調“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驅動力是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素質教育提倡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它非常註重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欲望、意識和能力。“發展”本質上順應了“變革型教育觀”的趨勢,即把適應變革、學會變革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接受教學(教師給出答案)轉變為“解決問題”(教師引發思考)。教師扮演著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顧問的角色。

【全面性】:所謂“全面性”,就是素質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要求,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來促進學生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美的教育,指向的是全面的基本素質。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全面發展”已被列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目標。然而,我們的任務是探索“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素質教育中的具體規定。我們認為素質教育中的“全面發展”有兩個具體的規定。第壹,對於個人來說,是“壹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壹;第二,對於班級、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群體來說,是“* * *同發展”和“差別發展”的協調。全面發展不僅要講* * *同性,還要講個性。從不排斥關註個體特殊方面的發展,允許群體中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全面發展永遠不能理解為統壹發展,統壹展。全面發展其實就是“最優發展”。優化並不意味著理想化,而是力求針對特定條件達到盡可能好的效果。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有信心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或“增長點”,打破“千人壹面”的格局。

全面發展是最優發展,也是個性的最優發展。“發展個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最近,我國心理學家提出了“從系統-結構的角度分析人格”的建議,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格是社會實體的觀點,從人類心理整體的角度來把握“人格”。因此,人格可以定義為“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心理動力系統”,由此可見,人格是共性與個性、動態性與穩定性的統壹,是社會化的產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立足教育學,從實際出發,堅持素質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我們可以認為“人格”是“每個學生身上社會主義公民基本素質和素養總和的不同優化結構”。其特點是:①“人格”必須以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素質和素養的總和為基礎,強調人格發展的同性壹面;②“人格”也是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素質和素養在每個學生身上的不同結構。這種不同的結構是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方面,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基礎。我們不僅要承認每個學生應有不同的素質結構,而且要使這種結構盡可能合理。優化結構是教育者的責任。總之,把個性的優化發展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是把年輕壹代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證。

【未來主義】:所謂“未來性”,是指未來社會的需求,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總的來說,教育是隋的、保守的,總是在努力讓年輕壹代學習老壹代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因此,當人們批評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局限性或弊端時,他們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是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其目標是使年輕壹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