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意象”壹詞被恢復使用後,“意象”和“意象”這兩個詞壹度引起混亂,“想象”和“想象”至今仍糾纏不清。妳覺得Xiang這個詞哪個更合理?
1986是分割線。
拋開歷史不談,就現代漢語的使用而言,1986之後就出現了“想象”與“想象”的糾結。1986之前,“想象”主宰世界;1986年,簡化字匯總再版,恢復了“象”字,“想象”開始興起。
它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參考書肯定了“想象力”的地位。比如《現代漢語詞典》舊版只收“想象”,新版則兩者都收,但以“想象”為主條,解釋後加註釋:“也想象。”在“想象”之後,用“想象”來註“就行了。編輯的態度很明顯。同樣,1979版的辭海只接受“想象”,1999版只接受“想象”。
第二,教材已經接受了“想象”的用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編的教材壹直只用想象,但這幾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比如2000年普及的《實驗修訂版》《語文》,第壹、二、三冊都用了“想象”,至少出現了59次;第四、五、六卷都改成了《想象》,出現了至少63次。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在第五卷吳組緗撰寫的《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與規律》壹文中,“想象”出現了兩處,而且是在舊教材中使用的。原文發表在文史知識第1992期,也是用“想象”而不是“想象”。
用“想象”可能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