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生命線是什麽?
最近有壹句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耳邊,而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也就是校長們在最近的會議上充滿了擔憂和吶喊——“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乍壹看,這似乎是壹個絕對的真理。壹個學校怎麽可能不要教學質量?衡量壹所學校的辦學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壹,大概就是教學質量了。如何評價壹個沒有教學質量的學校?企業要產品質量,學校要教學質量,這很自然。但仔細想想,感覺不對。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嗎?既然提到了生命線的高度,就值得討論。壹、教學質量是什麽意思?作者太無知,無法私下定義,於是在百度上打了個電話,找了個自以為是的權威解釋。摘錄如下:什麽是教學質量?我們可以把教學質量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對學科教學規定內容的掌握程度。這是我們最關心的,而平時的測驗、考試、作業大部分都是在這壹部分完成的,可以用試卷來衡量,直接用證據來評價。第二是應用知識的能力。高標準理論可以說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標準理論是對知識和能力的普遍性和聯系的掌握。第三,也是教學質量的最高層次,即在掌握和運用的基礎上,學生對學科的熱愛。這是與老師的修養和教學方法直接相關的教學結果。壹個好的老師不僅能教給孩子知識,還知道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喜歡並願意接受。他可以通過壹定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老師會讓孩子喜歡自己的科目,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摘自《張明工作室》)這裏的教學質量包含三層含義: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對知識的轉化和運用,對學科、對生活、對人類自身的熱愛。而這些東西有壹半以上是試卷檢測不到的,無法定量分析的,這似乎與我們今天普遍實行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相去甚遠。其實很多人都很清楚,在我們的園長、校長心中,教學質量意味著什麽?就是高考的升學率,學科競賽的獲獎人數和水平,在聯考和質量調查中的排名,各類教學質量評審會的數據統計分析做了幻燈片。二、生命線是什麽意思?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隱喻是保證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因素。”看看“生存”、“發展”、“最根本”三個關鍵詞,就不難理解生命線有多重要了。按照之前的命題,如果學校降低教學質量,那就弱了,甚至死了;壹個學校、壹個地區如果不狠抓教學質量,就會“岌岌可危”。第三,教學質量能否成為學校的生命線?答案很明顯,不是,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不僅是對教學質量內涵的誤解,也是應試教育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妳沒看到嗎,正是因為有些人打著教學質量的旗號在搞應試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過著黑暗的生活,把我們的教育引向了壹條可怕的錯誤道路。應試教育,尤其是最近愈演愈烈的關於高考和中考的炒作,已經成為危害教育和社會肌體的毒瘤。朱先生說:“高考制度演變成了壹種普遍的應試教育制度,它掉頭轉向了它的反面,成為中國文化的最大毒瘤。”“應試教育就這樣塑造了國民的畸形人格,不僅把他們變成了可笑的試驗動物,也對未來的民主制度建設構成了最大的威脅。應試型人格壹旦進入民主程序,就會把民主當成壹場考試,以應付考試的方式完成投票過程,即放棄民主的主觀性,以威權的方式回應投票,從而使民主理想和社會進步化為烏有。毫無疑問,應試教育引發的不僅僅是壹場教育危機,更是壹場人民和民族的政治危機。”第四,?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質量。衡量壹所學校辦學水平的是教育質量,而不是教學質量。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學校教育的任務是保證人的生存,促進人的發展,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和高素質的人才,而不是“每隔壹定時間交壹定的分數和數字”(壹個校長的語言)。古人雲:“大學之道,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說明古人知道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塑造和完善人。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是成長,成長是目的,除了成長沒有別的目的。”教育的本義簡單來說,就是讓每個人的天性和先天能力健康成長,而不是把知識等外在的東西灌輸到壹個容器裏。知道了“教育就是成長”的道理,也就知道了教育應該做什麽。我國現行教育政策也明確規定,“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法國教育思想家埃德加·福雷(Edgar faure)在他的著作《學會生活》(1972)中提出,學校教育要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如果把重點放在教學質量上,很可能學校生存發展了,但我們的學生卻無法生存發展,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無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生存發展。第五,在“五嚴”的形勢下,為什麽校長們會大聲疾呼“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據筆者推測,壹是慣性思維,二是權力尋租的思想,三是指標壓力。這裏不想詳細分析,只想說壹件事:《總裁》雜誌最近刊登了壹組文章,題目是《應試教育中的* * *叛逆者》。行政官僚、出版社、老師、媒體、家長都在名單上,都是“* * *同謀者”,但誰是“主犯”?這才是真正發人深省的問題。我想,即使我們現在不能給出壹個明確的答案,歷史最終也會給出壹個公正的判決。我們壹位即將退休的老師說:“再過幾年,回想我們的教育史,可能是中國教育史上最荒誕的壹段,我們可能都是民族和國家的罪人。“聽起來很尷尬。第六,我們的出路在哪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出路在於改革。應該說,“五嚴”為我們推進新課程改革提供了更加真實有效的改革環境,“五嚴”為新課程改革的真正實施和深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全省不延長教學時間,不搞“題海”運動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如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成為壹所學校努力和努力的方向,也必將成為評價壹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轉變觀念,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師生生命的積極發展,是現階段學校的生命線。願我們的教育壹路走好!願我們的改革壹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