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很快妳就16歲了。準確的說,妳應該過了16歲。按照我們的習慣說法,應該是17歲開始吃。妳剛剛讓我給妳寫壹篇文章,所以我把它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妳。
首先推薦妳看壹篇文章。這是2012期《讀者》的壹篇文章——關於母親的兩個故事。我把文章附在後面,妳仔細看。但我還是想把文章中的以下句子記錄下來:
?壹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可能有很多不舍和想念的人,也許是戀人,也許是親人朋友,但只要是母親,在生命的最後壹刻,她壹定會想念自己的孩子。其實不僅僅是生命的最後壹刻,從她成為母親的那壹刻到她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壹刻。每時每刻,孩子永遠是母親永恒的牽掛。?
?無論我們多麽低調,總會有人同情我們。心疼我們的人,可能是愛人,也可能是孩子,但無論我們怎麽忽視她,都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我們叫她媽媽!?
寶寶的生日是媽媽的嗎?艱難的壹天?因為這壹天,我媽把自己撕成碎片,生下了孩子。孩子的生日是母親永遠不會忘記的快樂的壹天,不管孩子是在身邊還是在世界的盡頭。
希望妳在17歲的時候,從這個生日開始記住,這壹天不僅僅是為了慶祝妳的生日,更是為了在這壹天表達妳對母親的感激和祝福,不管妳用什麽方式。
那我跟妳壹起復習壹下妳去年中考語文試題中的壹篇閱讀理解文章《天才就是非凡的愚蠢》,原文也附後。我不知道妳在回答?作者建議改寫字典中“天才”的定義。應該如何根據作者的意思改寫?妳是如何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的?我看到的評分參考答案是什麽?天才主要是指能夠使人取得傑出成就的非凡的非智力因素(優秀的人格)或憑借非凡的非智力因素取得傑出成就的人。?
我不止壹次和妳討論過這個話題,我們基本上可以達成諒解。第壹,妳不是字典裏解釋的那種?天才?超常智力或智力超常的人;第二,妳也可以?天才?,也就是只要妳有?非凡的愚蠢?;第三,我支持。
妳想成為?天才?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第四,我不要求妳成為?天才?因為我想成為壹個。非凡?人真的不容易。
其實不管是普通人還是不平凡的人,只要活得心安理得,都是幸福的。怎樣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我覺得是充分活出自己的價值,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這樣才不會後悔,才可以心安理得不後悔。比如作為學生,如果妳努力學習,即使成績不是很突出,妳也會心安理得;作為老師,我兢兢業業,過著平凡的生活,心安理得;作為父母,他們辛苦了,不管孩子成為什麽樣的材料,他們都心安理得。
所以,對於妳的學習,我們現在最提醒妳的是:妳盡力了嗎?
我也希望妳能經常問自己:我盡力了嗎?不管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其他事情。
祝妳生日快樂!
關於母親的兩個故事
蔡寧珍
第壹個故事是聽說的。
它以壹種不可磨滅的存在感占據了我的心。是的,應該接力給大家,溫暖那些已經溫暖的心,滋潤那些容易溫暖的眼。
這個故事是壹位醫生告訴我的。
大手術和小手術後,那天醫生找他談話,聊起了各自職業的難處、喜悅和榮耀。我問他:“都說看慣了生死的醫生會變得冷漠無情壹點,是嗎?”
“是的!”他沒有回避。
可能是職業病吧,我有點不依不饒:“那妳呢?有病人死在手術臺上嗎?”。妳能不能像我面對壹個被退稿的病人壹樣,心平氣和地面對壹個病人,壹個生命就在妳面前逝去,而不影響妳的心情?"
他擡起頭,停頓了壹下,然後看著我的眼睛,好像下定了決心,慢慢地說:“其實——我希望我能像妳說的那樣,平靜地面對病人的死亡。只要我盡力了,治療沒有錯,沒有錯,我就不會把這當成我的失敗。”但是,很難!"
“有時候,我覺得我已經練得差不多了,但是──”
我沒說話,等他。他停頓了很長時間,然後說─
但是,有些病人的離開,會突然讓妳落淚。舉個例子吧!患者為年輕女性,產後出血。雖然我很緊張,但手術很順利,出血止住了,病人的情況也穩定了。我松了壹口氣,剛摘下口罩,病人這時候就醒了。我低下頭,告訴她沒事。然而,病人輕輕搖了搖頭,用微弱的聲音問我:“醫生,我的孩子怎麽樣了?”我當時沒見過她的孩子,對孩子的情況也完全不了解,但作為醫生,我知道這種情況下該怎麽回答。
“孩子沒事,很健康!”
“我有孩子,我的孩子,孩子沒事我就放心了!”
“妳沒事吧!”
“不,醫生,我是護士。我知道我的處境……”
病人是“熊貓血”,因為壹時找不到血源,下了手術臺10分鐘就死了。看著她蒼白的身體,我不自覺的流下了眼淚。
醫生朋友說到這個的時候,我的眼睛有點濕潤了。壹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可能有很多不舍和想念的人,也許是戀人,也許是親人朋友,但只要是母親,在生命的最後壹刻,她壹定會想念自己的孩子。
其實不僅僅是生命的最後壹刻,從她成為母親的那壹刻到她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壹刻。每時每刻,孩子永遠是母親永恒的牽掛。
另壹個故事是個人的。
壹個周末,我和同事去他鄉下老家玩。我同事的媽媽個子不高,幹凈整潔。從進門開始,我們就壹直笑得合不攏嘴,可沒想到,那天晚上的聊天中,和老人的幾句對話就讓她哭了。
老人有兩個兒子,同事是老板。他曾經是縣裏的高考狀元。還有壹個弟弟留在農村種地。我問老母親:“兩個兒子,妳覺得哪個好?”我本來的意思是兩個兒子哪個更適合妳。老人大部分時間在農村,同事在城市,照顧父母的時間比照顧弟弟少很多。而且他們在城市這麽多年,吃的面和油大部分都是從老家帶到城市的。開玩笑,我想“挑撥”,目的是讓老人說說城裏的壞孩子。然而,老人顯然誤解了我。
“唉!怎麽說呢,現在農村機械化了,種地也不算太辛苦,我可以休息半年。我的小兒子經濟上也挺好的,可是我的老板,我讀書白讀啊──”老人的眼淚壹下子就掉了下來。
我嚇了壹跳,以為是我“惹”怒了,以為她要說大兒子怎麽不孝,趕緊改口:“阿姨,其實城裏的孩子都很關心鄉下的媽媽,只是工作忙!”
老人繼續擦去不停流下的眼淚:“就是忙!我去了壹段時間的城市。兒子每天上夜班,白天也要忙。為什麽我的寶寶這麽忙很累?我看著心疼,哭了好幾天。早知道他這麽累,我還不如留在農村,在我身邊。我天天看著,不讓寶寶受苦!”
我們幾個人頓時靜了下來,眼角有了潮。同事嘟囔:“我當年也是事多了點。我不小心看到她偷偷哭了,還以為是她不好好陪她呢!”"
作為報社編輯,上夜班很正常。我們已經習慣了,有時候也不覺得有多苦多累。但是那天,我知道,無論我們多麽低調,總會有人可憐我們。心疼我們的人,可能是愛人,也可能是孩子,但無論我們怎麽忽視她,都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我們叫她媽媽!
那壹刻我只覺得同事的媽媽是我自己的媽媽,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媽媽。
天才是非凡的愚蠢。
科爾登迪
關於天才,不同大小的字典都有類似的定義:超常智力或智力超常的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逐漸對這種說法產生了質疑,甚至厭倦。
古今中外無數的例子,幾乎和字典裏的定義不壹致:李時珍花了30年才寫出《本草綱目》;托爾斯泰花了37年才寫出《戰爭》和《鐵平》。歌德花了60年才寫出《浮士德》。諾貝爾研制無煙炸藥,失敗了,試了壹次又壹次,用了八年才出成果;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拖著病體,頂著壓力,在油燈下埋頭計算...好感嘆!
以上人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按照通常的理解,都是智力出眾,屬於天才。然而,當我讀他們的時候,我讀的是他們非凡的愚蠢,而不是他們的聰明。寫壹本書,有些人幾乎用了壹輩子,妳能說他們不傻嗎?有些人對自己的選擇很瘋狂,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可愛的東西。他們能說自己不傻嗎?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可以享受的美好事物數不勝數。許多聰明人會充分享受他們所能享受的。如果沒有條件,他們也會盡力創造享受的條件。不像他們,迷茫到連普通人該有的享受都放棄了,千方百計的索取。
這些人物的傑出成就是因為愚蠢還是聰明?
國外壹位心理學家對1528位智力超常的人進行了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在研究後期,他將300名男性中成就最高的20%和成就最低的20%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不是智力,而是性格。最有成就的20%的人顯然是愚蠢的。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智力出眾的人不壹定有出眾的成就。所以有傑出成就的人就壹定有傑出的才能?
愛迪生這位壹生擁有1300多項專利的天才發明家,肯定了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現代天才科學家也開始關註這個問題。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壹個人的專業知識或技術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其他這些方面都和“傻”有關,比如堅持、正義感、責任感、合作能力、意誌、毅力。這個結論也把智力放在了第二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字典對天才的定義有些偏頗。建議改寫字典中對天才的定義,盡可能強調對人類有益的成就,盡可能突出“愚蠢”的含義,盡量減少智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