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意思是只能仰望,不能靠近。很難達到某個層次或境界。
同義詞:遙不可及,遙不可及。
最近在報紙上碰到壹個奇怪的詞——“遙不可及”。
過去的,隨風飄蕩,未來的,都是我們無法企及的。(晚報2010 5月12)
從語言環境來看,作者用它作為“不可及”、“不可及”的同義詞,但為什麽不用現成的詞,創造壹個“成語”呢?
之所以筆者認為屬於創造,是因為手頭所有的成語詞典都沒有收錄,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臺灣省普通話詞典的網絡版都找不到。它本身沒有確切的來源(古籍或名著),缺乏理據,不具備新詞產生的內外條件。其實是受壹些固定詞組的影響,比如可能是“觸手可及”和“遙不可及”兩個成語的混合,也可能是對法國電影(2006)中文片名的變形和模仿,在意義和結構上也受成語“遙不可及(就是)”的影響。“摸”和“他”是同義詞,都可以表達摸、觸的意思。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碰”可以由同義重用構成(如“碰不得”、“不敢碰”、“觸及靈魂”、“觸及道德底線”),而“碰不得”很難從字面上解釋。既然“摸”,為什麽要“摸”?
雖然在百度上可以找到“遙不可及”的用例,但使用率明顯較低。百度“知道”也有答案,但所謂最好的答案是:“很難達到某個層次或境界。”這顯然不符合開頭所舉的例子。
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其來源可能是壹些歌詞。如京腔歌手馮雪的《思念》:
我在這裏,妳在那裏
遙不可及
讓風輕輕吹走我的思緒。
妳的壹切都讓我想起。
……
此外,還有日本動漫《夏目友人帳》片尾曲《愛妳》的中文歌詞:親愛的,妳能/妳能耐心聽我訴說嗎/妳得到的那壹刻似乎遙不可及/妳能對我說點什麽嗎...
韓劇《吞下太陽》主題曲中文歌詞:真的好想那個人/不停勾畫我內心痛苦的人/讓我無怨無悔的人/希望和憧憬的人/只能向往不能觸碰的人……
流行歌曲對中國人的影響是壹把雙刃劍。有時為了符合節奏或韻律的需要,會創造出在壹般語境下不合理或不適合使用的語言形式,如“壹雙眼睛”、“最高的山坡”。有時候外國歌曲或者電影在中文翻譯中會產生壹些慣用的中文結構,比如“不可及”。然而,由於流行歌曲對年輕人的影響很大,壹些不規範、不恰當的語言形式會通過大眾傳媒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