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易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日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五筆86:JQRR 五筆98:JQRR 倉頡:APHH
筆順編號:25113533 四角號碼:60227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6613
基本字義
1.
不費力,與“難”相對:容~。~與(容易對付)。~於。
2.
和悅:平~(a.態度謙遜和藹;b.指語言文字淺顯)。
3.
改變:~手。~地。變~。
4.
交換:交~。貿~。
5.
輕慢:貴貨~土。
6.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疇。
7.
古書名,《周易》的簡稱(亦稱“易經”)。
8.
姓。
詳細字義
〈動〉
1.
(象形。本義:蜥易)
2.
換,交換 [exchange]
寒暑易節。——《列子·湯問》
寡人欲以百裏之地易安陵。——《戰國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楚人圍 宋,易子而食。——《左傳·哀公八年》
移風易俗。——李斯《諫逐客書》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明· 劉基《郁離子·千裏馬篇》
3.
又如:易筋經(講武術的書,托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席。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
4.
改變,更改 [change]
獄詞無易。——清· 方苞《獄中雜記》
5.
又如:易字(改換名字);易簀(更換竹席);易轍(改變行車道路);易心(改變心誌;改變想法);易初(改變初衷);易革(改革,變革);易節(改變氣節操守)
6.
替代 [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易·系辭下》
北都政變,以暴易暴者數矣!——章炳麟《致段祺瑞書》
7.
又如:易代(更換朝代)
8.
蔓延;傳播 [spread]
絕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東觀漢記》
9.
又如:易種(蔓延其種)
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
11.
輕視。含有“不以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禮記·樂記》。註:“易,輕易也。”
是於聖人也,胥易技兿。——《莊子·應帝王》。釋文引崔註:“易,相輕易也。”
易者使傾。——《易·系辭下》。註;“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漢書·王嘉傳》
寄偽兒啼,恐栗,為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韓非子·五蠹》
〈形〉
1.
容易。與“難”相對 [easy]
貴貨而易土。——《國語·晉語七》
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禮記·樂記》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唐· 岑參《秋夜宿仙遊寺南》
事有難易。——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學有難易。
2.
又如:易與(容易對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輕易對付的人);易易(極容易);易如反掌
3.
簡易,簡省 [simple and easy]
欒範易行以誘之。——《左傳》
4.
平坦 [level]
羈堅轡,附易路。——《文選·枚乘·七發》
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
和藹 [amiable]。如:易恬(和悅恬淡);易中(和悅其心)
〈名〉
1.
古代指陰陽變代消長的現象 [change]
王者乘時,聖人乘易。——《管子》
2.
古代蔔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 [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簡稱 [the Book of Changes]
《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朱熹《周易本義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4.
又如:《易》之八像(《易經》中用八種符號(八卦)代表八種自然界中的現象)
5.
古代占蔔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禮記》
6.
蔔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兇禍福 [divination image]
蔔易、談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壹二。——《儒林外史》
7.
彈奏弦樂器拽法之壹,即中指向外,撥動琴弦 [one of ingering]
8.
通“埸”。邊界 [border]
觀國之治亂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見矣。——《荀子·富國》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易·大壯》
殖於疆易。——《漢書·食貨誌上》
吾易久遠。——《漢書·禮樂誌》
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
10.
易水的簡稱 [Yi River]。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戰國策·燕策》
易,出 代州,經 保定之 易州、 安州至 高陽,下與 曹、 徐、 滋、 沙諸河合。—— 明· 徐向誌《讀書劄記》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