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如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如何加強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進壹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語言發展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因此,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壹項艱巨任務。以下是我的壹些做法和想法:

第壹,積累語言材料

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家張慶先生說:“學語文如聚沙成塔,學語文是‘無序’的,即今天讀壹篇,明天讀壹篇,今天記壹個字,明天學壹個字。時間久了,這個工具就有了。說話寫文章,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會出口,會寫下來。”語言的積累是學習運用語言的基礎,煮飯需要米。

語言和文字的積累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課堂積累。學習新單詞和課文是積累的壹種方式。聽、讀、寫生詞,背誦優美的篇章和詩歌,是小學生積累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鞏固記憶,加深理解,做到了實踐的準確運用。

二是通過課外閱讀積累,通過預讀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廣泛接觸不同領域的詞匯。只有積累很多,才能積累很多。

三是對生活的感悟積累。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父母都很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也沒有時間給孩子及時進行人生感悟方面的指導。學生的生活除了學校就是家,孩子接觸自然和社會太少,活動太少,所以生活單調,感覺不多,感情不豐富。此外,他們沒有閱讀足夠的年齡書籍,所以他們的“心理詞典”儲存“條目”。基於各種條件和安全考慮,學生不可能多出去看看自然和社會生活,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和影視作品來彌補這壹不足,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但要引導學生用好積累工具,掌握積累方法。在積累的過程中,指導要加強梳理,每隔壹個階段進行壹次“盤點”,邊學邊復習,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歸類。還要通過展示平臺激發積累的興趣,如定期舉辦成語大賽、故事大賽等促進積累的積極性,通過展示初步運用語言。

第二,在閱讀教學中,依托課文加強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課文的核心是語言,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依托課文加強語言能力的訓練,如模仿、改寫、延續、拓展和閱讀體驗,可以成為語言運用的訓練點,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比如於永正老師教我叔叔魯迅的時候,在預習的時候把學生不理解的單詞寫在黑板上。其中壹個詞是“飽經風霜”。原文是:“他聽到腳步聲,擡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流露出難以忍受的痛苦。”除了“飽經風霜”這個詞,其他單詞我都教過了。“啊!”下課後,於永正驚訝地說:“飽經風霜,妳怎麽忘了講這個詞?”不僅學生,老師的眼睛也在說:“是啊,我怎麽會忘記呢?”沒想到於永正是這樣安排的:“不過,我們已經把課文讀得很好了,對那個壹年四季在寒冷炎熱的夏天繞著馬路跑的馬車夫也很了解。他飽經風霜的臉會是什麽樣的臉?”如果他只有三十多歲,如果他只有四十多歲...請想象並畫出他的臉。“我明白了!

不到五分鐘,壹個學生就寫好了。壹個學生寫道:“這個馬車夫才三十多歲,看起來卻像五十多歲的人。他臉色蠟黃,顴骨高聳,眼窩深陷,兩眼布滿血絲,眼角布滿魚尾紋,嘴唇發白,已經裂了幾個血洞,灰白的頭發淩亂不堪,連眉毛似乎也是灰色的。”正是在閱讀教學中,於先生巧妙地利用文本來設計語言運用的訓練。

它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三,結合實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要給予貼近生活的語言環境,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其思維發展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比如初三上冊,有寫作文的要求,需要仔細觀察,於是我們和學生壹起找花盆和泥土,壹起種花生。我們時刻關註花生的成長,仔細觀察其成長過程,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買金魚養在教室裏,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家或鄰居家養的動物或花,做到言之有物。

利用平時與學生的聊天或聽課,將新學的單詞運用到語篇中,加強學生的理解和運用。比如學完《風箏》後,用“垂頭喪氣”這個詞,比如調侃心情不好或狀態不好的同學:“妳怎麽這麽垂頭喪氣?妳的風箏飛走了嗎?”無論是這個學生還是其他學生都會耳目壹新,覺得老師把剛學的單詞和課文運用到同學身上很新穎,很多同學馬上就能效仿,達到了學的活用的效果。我經常在不同的演講場合使用很多好的詞匯和修辭。比如我誇他們下午唱得好,說:“妳們的歌好大聲,掀翻了屋頂,沖出了教室,飛過了市場。我真的為妳感到驕傲。”學生在做習題、做作業時,可以用優美的文字來表揚甚至批評、提醒。創造這樣的語言環境,目的是為了陶冶學生,然後有意識地運用。

第四,重視口語交際課

利用語文課本中各個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進行有序有趣的交際。在交談中,老師和孩子在情感上容易溝通,關系可以更親密。學生願意告訴老師任何事情。這對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形成正確的對待事物的態度有積極的作用。在組織孩子集體學習時,更要註重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給每個孩子壹個“說話”的機會。學生通過“聽”和聽後模仿“說”來學習語言。所以要給孩子創造壹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從說中學習。

第五,在作文教學中學以致用

寫作文時,壹些巧妙的語言可以為作文增色不少,為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課內外積累的單詞。作文批改中有這樣壹個條款,這本書上每壹個新學的或者課後積累的單詞都可以用,每壹個都會給5分,所以很多同學的作文都是A+++。學生們也在愉快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學會了使用語言。

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不是壹朝壹夕就能掌握的,也不是靠老師的灌輸就能學會的,而是可以通過不斷的積累和練習慢慢學會的。因此,教師應該盡力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更有興趣掌握這個祖國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