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關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下轄的壹個鎮。百丈關三面環山,東面是平坦的成都平原,又是川西山地的過渡帶,是雅安到達成都的必經之地。四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有“誰得白崗,誰無疑得成都”的說法。
八十四年前,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川軍在百丈關決壹死戰。戰鬥規模之大,參戰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鬥之激烈,堪稱紅軍長征史上僅次於血戰湘江的壹次偉大戰役。
仔細查看四川省地圖,我們發現有兩處關於百丈關戰役的紀念地。位於雅安市雨城區蒙頂山鎮蒙頂山風景區,有壹座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又稱蒙頂山紅軍紀念館。紀念館成立於1985,位於蒙頂山皇家茶園。原為蒙頂山天竺園舊址,是紅軍百丈關戰役指揮部。
另壹個在雅安市名山區百丈鎮竹壩村2組。有紅軍百丈關戰役烈士紀念園和紅軍百丈關戰役烈士紀念碑,是百丈關戰役遺址。
兩個紀念館相距35公裏,不遠也不近。由於某種原因,百丈關戰役紀念館和紀念公園沒有建在同壹個地方。因為蒙頂山景區還需要收門票,所以我們去了百丈鎮朱壩村的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公園,那裏是免費的。
進入百丈關的地理範圍,大量郁郁蔥蔥的茶園遍布山野,這些茶園就是當年百丈關戰役的遺址。被譽為世界茶源和中國茶都。據史料記載,西漢甘露時期(公元前53-50年),先民就開始在蒙頂山上種茶,蒙頂山成為中國最早有記載的人泡茶的地方。《現代漢語詞典》關於“蒙”的詞條中,特別註明“[蒙山茶]產於四川省名山縣蒙山”。蒙古山茶花不僅以其高品味而聞名,而且為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因此受到歷代學者和作家的高度贊揚。
曾經的戰場,現在的茶園。
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園建在百丈鎮竹壩村東端最高處。在高高的平臺上,環顧四周,沒有當年戰鬥的痕跡。妳眼前能看到的是青山和茶園的景色。塔中央矗立著錢翔元帥題寫的紅軍百丈關戰鬥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後面是新建的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紀念館還沒建,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然而,大廳的前臺階仍然很粗糙,裏面的展覽沒有完成。我們在紀念館走了壹圈,發現沒有工人在工作。似乎我們已經停止工作很久了。
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
關於百丈關之戰,還得從張與黨中央的分裂說起。
1935年9月初,張堅持南下,與中央分道揚鑣後,中央在北上途中多次致電張,命令其改變南下方針,但張壹口咬定自己的錯誤。9月下旬,張率紅四軍、紅五軍、紅三十二軍8萬余人南下,計劃向人口密集、糧食較多的天全、蘆山、雅安等地轉移。即從川西北向東南,到川西平原的富庶盆地。所以當時紅四方面軍有壹個口號叫“去天全廬山吃米!”。
針對這種情況,* * *中央和北方領導同誌多次打電報,告訴張,南方前途不好,南方要碰壁,要顧全大局,要貫徹中央北上的決定。但張始終置之不理,無視黨中央的壹再命令和耐心。他在進行壹系列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的同時,加緊部署南進行動計劃。
從今天看來,張的計劃也是驚人的。為什麽?因為紅四方面軍縱然強大,也比不上與之作戰的川軍。川軍是中國軍閥史上壹支非常特殊的地方武裝,總兵力占當時國民黨總兵力的三分之壹。
四川的頭號軍閥是劉翔。他來自川西平原大邑縣安仁鎮。從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壹個劉氏家族奇跡般地從這裏崛起,並最終成為統治川康兩省的富豪家族。劉家最顯赫最有權勢的人是劉向。
看看那些四川兵。他們看起來像壹個可憐而邪惡的流氓。他們骨瘦如柴,歪戴著軍帽,衣領敞開,常年穿著涼鞋,個子不高,壹開口就罵人。事實上,他們不應該被低估。他們從小就很努力,背上很重的擔子也能跑很長的距離。他們敢為了幾個銀元跟妳打。他們從辛亥革命開始就壹直打個不停,槍法很準。他們的戰場經驗絕不是閑的。壹旦他們有了嚴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指揮,他們可以與當時的任何中國軍隊相抗衡。
紅軍百丈關戰鬥烈士紀念碑
但是,張不怕劉翔。他和自己的川軍打過幾次仗,幾乎沒吃過敗仗。1932年,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地撤退到川西北。短短兩年多時間,隊伍從2萬多人發展到8萬人,在劉湘的地盤上建立了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有意思的是,劉翔也沒把紅軍放在眼裏。他視紅軍為“土匪”,不理會兵力部署。雙方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低估了對方的實力。
65438年10月7日,張下達了南下作戰的命令——《隋(北京)崇(中國)丹(巴)毛(鞏)戰役計劃》。全軍兵分兩路,紅四方面軍總司令率領左縱隊沿大金川東岸南下。副司令員王樹聲率右縱隊,沿大金川西岸南下。
單沖的毛公戰役持續了十多天。在不利的地形下,這支兩次穿越草原的疲憊大軍進行了壹系列的夜襲、偷渡和長途滲透,打了壹場漂亮的山地戰。連克丹巴、毛公及周邊綏靖、崇化、大為等縣,擊潰川軍、劉六個旅,殲敵三千余人。
10年10月20日,張以“中央軍委主席”名義發布《天(全)陸(山)明(山)雅(安)瓊(義)達(義)作戰計劃》,命令紅四方面軍繼續向山區追擊。此時,北方中央紅軍已到達吳起,與陜北紅軍會師。
百丈鎮
10年10月24日,紅四方面軍主力越過白雪皚皚的金甲山和原始森林,向寶興、天全、蘆山之敵發起進攻。由於紅軍官兵的英勇鬥爭,十天之內,紅軍占領了川康河沿岸、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毛公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殲滅敵軍五千余人,擊落敵機壹架,奪取了寶興靈關鎮敵人後勤基地壹個,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糧食。部隊長期幹旱少雨,補給困難。
劉向被紅軍南下的速度和攻城拔寨的決心打了個措手不及。隨後,紅四方面軍決定進攻名山、邛崍,將勝利推進到川西平原,造成直掃成都。張喜出望外,“蜀山吃米,天作之合”的口號變成了“成都吃米!”。
當時劉翔就坐不住了。劉向本來是不願意讓蔣介石的中央軍入川的,但是現在紅軍不僅把中央軍帶進了四川,而且拿下了四川,甚至拿下了最富的川西壩子,也許連大邑的劉老巢都丟掉了。他以為仗打輸了,不僅紅軍占領了他的地盤,蔣介石還會大張旗鼓地控制四川。這已經不是權衡利弊的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他別無選擇,只能戰鬥到死
劉翔很快做了安排。在紅軍進攻的名山和邛崍線集結川軍80多個團,計20多萬兵力。與此同時,在蔣介石的指揮下,中央軍薛嶽部的六個師也在南線的雅安、天全縣集結,準備應戰。
壹場大戰拉開序幕,雙方爭奪的焦點聚集在百丈關。無論如何,川軍不能讓紅軍過百丈關。於是,發生了紅軍作戰史上非常慘烈的百丈關戰役。
165438+10月19日,川軍十幾個旅在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劉翔親自坐鎮指揮,下了死命令:不邁出第壹步就地格殺勿論!過去壹棍子打死,拼命逃跑的川軍,壹下子變成了“硬骨頭”。紅軍官兵連續作戰,忍受極度疲勞,在山頭、戰壕、樹林裏與優勢敵人浴血奮戰。壹些士兵在子彈用完時與敵人搏鬥;壹些士兵折斷了胳膊,用牙齒咬得手榴彈嘎嘎作響,與沖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雙方傷亡慘重,倒下的屍體躺在溝渠和壕溝裏。
來自空中的襲擊對紅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他們都穿了偽裝的樹枝,所以敵機飛來時不得不分散躲藏。往往這個時候川軍沖上來,彈藥不足的紅軍就會拿著白刃跟川軍打起來。雙方反復沖殺,前方犬牙交錯。每壹個山包,每壹條戰壕都回蕩著槍炮聲和戰鬥聲。時任紅四方面軍總司令的徐在《歷史回顧》中回憶說:“成群的敵機在頭頂盤旋,狂轟濫炸。敵軍成群結隊地襲擊了我們的陣地。從黑竹關到十幾裏外的前線,到處都是戰爭和血腥的陰影。是爆炸聲,是槍聲,是喊叫聲,是敵人和我的生死搏鬥。”
百丈場東橋的戰鬥非常激烈,橋兩邊都是密集的碉堡。碉堡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隨後轉為巷戰。時任紅十師師長的陳錫聯擼起袖子,拿起大刀,率隊誓死發動敵後反攻。在紅軍的有力反擊下,敵人退到了橋邊。川軍首領謝軍見此情景,持刀直挺挺地站在橋邊,大喊不許撤退。最後,他幹脆躺在橋上。此時天色已晚,雙方無力再戰,在百丈場形成對峙。
雅安市夜景
百丈關戰了七天七夜。雖然全軍覆沒壹萬五千多人,但紅軍傷亡近萬人。由於敵我懸殊,紅軍主力嚴重受挫,被迫於6月165438+10月21日撤出百丈關。
可以說,百誡決戰既是紅四方面軍由戰略進攻向戰略防禦轉變的轉折點,也是張錯誤的南方政策碰壁的主要標誌。也就是說,張南下四川盆地的計劃,在川軍的猛烈阻擊下受挫,於是第二次翻山越嶺,退到了白雪皚皚的甘孜藏區。川西隆冬時節,雪連綿不絕,異常寒冷。由於當地不產棉花,紅軍官兵用棕櫚葉做衣服,很多戰士凍死在雪地裏。被軍隊派去籌糧打野牦牛沒有糧食的士兵,不僅收獲甚微,還患上了雪盲癥。再加上傷病的增加,造成了大量的裁員。寒冷和饑餓威脅著數萬紅軍的生命。這支紅軍主力南下時已從8萬人銳減到4萬多人。
實踐證明,張的南向政策是錯誤的,黨中央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