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的拼音:yī,yí,yǐ,yì。
從清末至近代時期,出現了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切音字運動”。鴉片戰爭後,壹些學者將落後的原因歸結到漢字上,進而要求廢除漢字,改用切音字即字母文字。錢玄同、魯迅都有類似的言論。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註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漢語拼音方案》中規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壹個現代漢語的標準語音即普通話的語音音節。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壹種普通話音標。
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壹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壹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範寫出的符號叫作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代標準漢語拉丁轉寫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撰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
聲母23個: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韻母24個: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聲母、單、復韻母詳細分類表
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單韻母:a o e i u ü。
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特殊韻母:(er)。
前鼻韻母:an en in un ün。
後鼻韻母:ang eng ing ong。
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ing? yun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