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Pop,也就是流行音樂。
以下引自百科:
創作背景
《心太軟》由小蟲作詞、作曲。這首歌曲是小蟲賭錢後有感而發而創作的壹首歌曲。壹次,小蟲在拉斯維加斯賭錢時贏了不少錢,不過發牌的那個女生臉色特別不好看,因為小蟲讓她輸了太多錢。贏了錢後,回到酒店的小蟲擔心起那位女孩,心壹軟便折回酒店想輸壹點錢給她。可是這次小蟲居然把贏的錢都輸個精光,自己還賠了不少。開車回家的過程中小蟲越想越氣,在車上寫下了“妳總是心太軟”幾個字,並由此得到靈感創作了《心太軟》這首歌。
歌曲歌詞
妳總是心太軟 心太軟
獨自壹個人流淚到天亮
妳無怨無悔的愛著那個人
我知道妳根本沒那麽堅強
妳總是心太軟 心太軟
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相愛總是簡單 相處太難
不是妳的 就別再勉強
夜深了妳還不想睡
妳還在想著他嗎
妳這樣癡情到底累不累
明知他不會回來安慰
只不過想好好愛壹個人
可惜他無法給妳滿分
多餘的犧牲他不懂心疼?
妳應該不會只想做個好人
喔 算了吧 就這樣忘了吧
該放就放 再想也沒有用
傻傻等待 他也不會回來
妳總該為自己想想未來
歌曲鑒賞
《心太軟》以壹個勸解者作為主要視角,呈現出壹位癡情者為愛毫無保留的付出,並在夾敘夾議間呈現出壹些愛情的小哲理。這首歌曲不僅歌詞通俗易懂,而且旋律也非常簡單流暢,尤其“心太軟”生動貼切的形象,更助長了歌曲的流行勢頭 。《心太軟》在1997年傳遍了大江南北,其實它的旋律很簡單,唱的也只是很常見的壹種“雞肋”愛情心態:對於已近絕望的愛情,食之無望,棄之不忍, 但它卻觸動了城市男女最柔軟的心底 。
《心太軟》不是陽春白雪,整首歌裏沒有壹絲壹毫高雅的態度;《心太軟》也不是下裏巴人,在歌曲裏找不到有任何可以被斥之為“庸俗”的賣點。歌曲中諸如“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這樣的愛情小哲理,堪稱都市文化的代表。這首歌曲以最簡單的詞匯表現出壹定的現實規律,是它成為流行經典的因素之壹。《心太軟》看似是壹首簡單的小情歌,就在這壹深壹淺的平衡中,盡顯創作過程中的難度。
心太軟(心太軟)_百度百科
/link?url=PvvIyLB75F2ZyGgBT7xrCMrCS_bMTA9tExrm5fi76bUAzCBrfY8cduzqI9isaqj_tfH70HNt-Rru6Eo7F9YD3l62dqoltJ929DV0Bl2J643
歌手簡介
任賢齊_百度百科
/view/3643.htm
流行音樂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壹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音樂、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音樂。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照漢語詞語表面去理解,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壹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另壹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樂,由於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壹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壹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 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雖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這類歌曲不屬於商品歌曲。如《眾人劃漿開大船》、《亞洲雄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好大壹棵樹》、《可愛的中華》、《中華美》等。這些歌曲可稱為“優秀通俗歌曲”。
其實歌曲的類型和唱法沒有必然聯系,不能認為藝術歌曲只能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只能用流行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劃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學合理的,這壹點已被音樂界所公認,沒有任何音樂家會認為三唱法的劃分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種(如果加上原生態唱法和童聲唱法則有五種),但歌曲的類型遠不止藝術歌曲、民歌、流行歌曲三種,還有頌歌、抒情歌曲、進行曲、隊列歌曲、軍旅歌曲、校園歌曲、諷刺幽默歌曲等多種類型;再次,音樂界無數事實證明,同壹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劉秉義演唱過許多臺灣校園歌曲,用的是美聲唱法。香港歌星奚秀蘭演唱過許多民歌,用的是流行唱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商品音樂”這壹概念比任何壹個概念都科學、合理、準確。單從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廣為流傳,這樣看來象《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歌曲也可以稱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咋壹看很荒唐,細想壹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些歌曲都是通俗易懂、流傳很廣的。但是,這些歌曲是決不能稱為商品歌曲的,因為它們決不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從這壹點也可以看出“商品音樂”這壹概念是科學、合理、準確的。
明確了“商品音樂”這壹概念,可以解決音樂界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例如“流行音樂能不能進課堂”的問題,事實證明不是壹個“不用討論”的問題。而且這個討論永遠不會結束,也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結論。原因就是因為“流行音樂”不是壹個科學準確的概念。明確了“商品音樂”這壹概念後,可以得出結論,“商品音樂” 是不能進課堂的,而那些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優秀通俗歌曲則完全可以進課堂。
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流行音樂具有以下特性:
通俗性
這是流行音樂的基本屬性。與高雅音樂相比,流行音樂的歌詞相當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理解的障礙,這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必要條件。相反,如果歌詞意義隱晦、詰屈聱牙,那麽這些音樂便很難在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大眾層面廣泛流傳開來。從專業演唱的角度看,流行音樂音域較窄,也最適合未經過專門聲樂訓練的普通聽眾演唱,這又促成了“流行音樂”的流行。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它真正地走進了人們的內心,音樂內容通俗易懂、貼近人們生活是流行音樂得以流行的另壹重要原因。
流行音樂很多作品都是抒發自我的真實感受,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邊的氛圍,聽到的是如同自己內心的聲音,從而喚起廣泛的情感***鳴。流行音樂所表現的是真實的生活與生存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流行音樂把藝術生活化了,同時也使生活藝術化了。
大眾性
可以說“大眾性”是流行音樂與生俱來最為關鍵的特點之壹,也是流行音樂的社會基礎所在。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形態正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大步邁進,精神文明建設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人們在茶余飯後、休閑娛樂的時候更多的是出沒練歌房、歌舞廳、咖啡廳、酒吧等等壹些娛樂場所,交道打的最多的還是流行音樂。因為其部分音樂風格的大眾化而能夠讓人們參與到這種文化形式中來,流行音樂的自娛自樂已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壹劑良藥,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因而成為大多數人文化生活的壹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時尚性
既然流行音樂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最時尚、最流行的物質緊密相連,那麽“時尚性”也就可以說是流行音樂具有的壹個獨特的美學特色。眾所周知,古典音樂時期形成的樂隊,從樂器到編制,幾百年來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動,這個時期形成的演出形式與環境仍然原樣地保持著。而流行音樂卻以追逐時髦和最新科技音像效果來不斷地裝扮自己。如:電聲樂器(電吉他、電貝司等)、效果器、合成器,以及MIDI制作設備等。這些“新元素”的灌入,使得流行音樂的創作、制作、表演等觀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除此之外,“時尚性”更多的還反映在流行音樂的創作理念上。許多的音樂人都在圍繞“時尚性”來做文章,其目就是在於反映社會時代的發展,人類思想的進步。
新奇性
新奇是壹切流行事物的顯著特征,好奇心是人類心理的壹個特征。而流行音樂作為壹種主要以滿足消費為目的的商業化的娛樂音樂,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種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心理因而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基礎之上的。”流行音樂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因而必然會“致使這種唱、奏、聽某壹曲目或運用某壹風格的行為方式及其對象在壹定的社會範圍內擴展蔓延,並形成不同程度的社會風靡與社會群體性狂熱。”新奇性是流行音樂的基礎。
娛樂性
流行音樂在大眾文化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廳、卡拉OK、“練歌房”的興起,使得流行音樂越發成為大眾的娛樂方式。流行音樂中的通俗音樂的作品內容通俗易懂,題材多取自於日常生活,以表現愛情主題的為多數,接受和消費的主體多數是以壹般平民或亞文化群為主,因此它強調的是它自身的娛樂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決定了它擁有大眾的基礎。人們可以主動參與表演,增加了能動的空間和樂趣,人們從中能得到放松與享受。因此,通俗音樂更為註重和強調自身的娛樂消遣性,“娛樂性”是通俗音樂的重要特征與功能。
商品性
流行音樂的傳播載體是以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各類錄音磁帶唱片為主的,在市場經濟下,由於生產者面對的是壹個巨大的商品市場,他們必然會以賺取利潤作為他的最終目標,而流行音樂正是借助現代科技時尚化的包裝、便捷的傳媒等手段, 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 建立了整套的商業化運作機制, 從而實現其經濟效益。
快速更替性
既然流行音樂具有商業性,那麽它也和其他商品壹樣,是群眾文化消費商品的主要形式之壹,就必然存在著大批量的生產特性,產品快速的推陳出新,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不斷更新的文化消費的需求。在幾十年前、60後音樂、70後音樂被稱作是流行音樂,但隨著大眾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使得流行音樂的變更周期越來越短,之後立即被更為時尚新穎的21世紀(80後音樂、乃至90後)形式所代替。
參與性
流行音樂部分風格,有其是通俗音樂,旋律易記易唱,演唱時可以滿足自我的情感宣泄,產生自我陶醉感,從而獲得壹種創造性的滿足感。這就使得流行音樂的可參與性大大增強。
即興性
即興性是指在流行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經常會根據現場的情況,即興地進行壹些創意性的東西,無論是語言、動作、旋律中的變奏等等。即興是壹次性不可再現的時間光點,是流行音樂中最值得期待和最富創造力的東西。即興往往是在表演者極佳的音樂感覺和良好的音樂功底基礎上產生的火花。
傳播科技性
流行音樂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和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可以說它是社會都市化的產物,它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或制作者。科技的進步使得流行音樂的傳播手段發生極大的變化,從最初沒有影像的磁帶、唱片、CD、廣播到有影像的電視、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攜式的mp3、mp4、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的發明成果,這些科技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流行音樂的廣泛“流行”。而MIDI、多軌錄音技術和電子音響合成技術的出現則大大提高了流行音樂制作的效果和音響表現的豐富性。因此,流行音樂的流行性的擴大離不開這些現代科技傳播手段。音樂由民間的自娛自樂的活動到王公貴族的沙龍藝術,逐步發展成為壹個大眾商品文化傳播產業,最關鍵的因素也是傳播技術的發展。
另附
音樂流派種類_百度文庫
/link?url=mUGCgrk1Pz99FK1w065-9kG_XGCfCrL-WS9ZfILKTz7wA1m6PIZxnx7OCEj5ZTJOuGCt8Ogj1itTlj6lMoTWdRB-AEteqgnTjUt_OvNKn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