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前後歷時八百多年。由於經濟政治的集中,北京話的影響逐漸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壹方面,北京話作為官方的通用語言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官話”,“官話”也就逐漸成了各方言區之間***同使用的“***同語”。
普通話是規範化的,是中國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中華人民***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擴展資料:
與印歐語系相比,普通話語音有鮮明的特點:
1、音節結構簡單,聲音響亮。普通話中,壹個音節最多只有4個音素,其中,發音響亮的元音占優勢,是壹般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壹個音節內可以連續出現幾個元音(最多三個),如“壞(huài)”,而且普通話音節中沒有復輔音,即沒有像英語“lightning(閃電)”、俄語“Встреча(遇見)”那樣幾個輔音連在壹起的現象。
2、音節界限分明,節律感強。漢語的音節壹般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聲母在前,韻母緊隨其後,再帶壹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便有了鮮明的音節界限。從音素分析的角度觀察,輔音和元音互相間隔而有規律地出現,給人周而復始的感覺,因而極便於切分音節。
3、聲調抑揚頓挫,富有表達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能夠較強的表達壹個人的情感。
百度百科——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