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說文解字》:“之,出也。象草過徹,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壹者地也。”段《註》:“引申之義為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為‘此’者。”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它”。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
①人皆吊之。
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
③然之。
④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我見相如,必辱之。
⑦以杜君言泛訊之。
⑧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
⑨遽撲之,入石穴中。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
_⑵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⑥雲之崔嵬。
⑦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⑶作動詞: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去逾四十裏,之虛所賣之。
③諸將請所之。
④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⑤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
⑦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
_⑷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上以構脂、臘和氏灰之類昌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④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⑥郯子之,其賢不及孔子。
⑦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為之謀。
_⑸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讀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_⑹我。例: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⑤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_⑻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壹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同時可說成取獨,如:
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②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③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④無絲竹之亂耳
_向。例:
然後驅而之善。
_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古代漢語詞典app
古漢語詞典APP可以使用新華字典APP,這個好用。
使用古代漢語詞典的人古漢語基礎肯定不錯,因為即便是應對高中文言文,別說古漢語詞典,就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也用的很少。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差異很大的,壹般來說,古漢語單音節詞很多,現代漢語雙音節和多音節詞為主。舉個例子,疾病,在古漢語,疾和病是兩個詞,疾是小病,病是大病,但現代漢語不這樣區分。
古漢語詞典的要求:
如果這些都掌握了,看壹些教材或者是習題集的文言文基本難度不大,而且課本,參考答案中也有很詳細的註釋和分析,老師也會詳細講解,所以壹般來說,中小學生使用古漢語詞典的概率很低,大部分的孩子按老師要求買詞典回去就是填充書架用的。
古代漢語詞典電子版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pdf》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pwd=zjbc提取碼:zjbc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漢語大字典》百度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pwd=m2qu提取碼:m2qu簡介:學習漢語古文必備的壹本參考學習類書籍,漢語大字典電子版是個高清的版本,是帶書簽整理版本,高清的畫質,***有6000多頁,內容非常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