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如何建立市場經濟?

如何建立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壹直被稱為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這個概念出現的很晚,大概是90年代以後。我清楚地記得,80年代中後期,我在讀高中和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市場經濟。當時的教科書、報紙、廣播、電視都在講商品經濟,比如:“社會主義有商品,所以社會主義經濟也是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從來不提市場經濟。因為當時很關註,所以記得很清楚。今天為了寫這個帖子,怕自己記憶有誤,特意找了壹些大學期間學過的課本。我總是找到兩本書。壹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原理》,1988年6月初版,1989年4月再版。在書的最後壹章,330頁,有這樣壹段話:“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對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科學概括,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理論基礎。經濟體制改革是朝著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從而發展生產力的方向進行的。”另壹本書叫《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於1988年7月首次出版,並於1990年2月首次印刷。我記得這本書好像是分發給大家自學的,所以當時沒看。這次為了找證據,我翻了壹下。我翻過來也沒關系。我發現這本書的幾位編輯的馬列主義水平其實很高,出乎意料的高,比論壇上壹些自稱馬列主義的網友高很多。有時間我會從中挑選壹些給他們學習。在這本書裏,關於商品經濟的談論就更多了,幾乎無處不在。例如,在121頁上寫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作為商品經濟,它與各種社會經濟形態下的商品經濟具有相同的本質和特征。作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它具有不同於其他社會形態中各種類型商品經濟的特殊本質和特點。”從這兩本書可以看出我的記憶力還是不錯的。80年代中後期,甚至90年代初,只有商品經濟這個詞,沒有市場經濟這個詞。不信妳可以翻翻課本,報紙等。到時候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90年代中期,突然聽到市場經濟這個詞,壹夜之間商品經濟這個詞就消失了,就是壹些帶有商品經濟的名言全部換成了市場經濟,比word裏的“找換”還幹凈。後來我風聞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不壹樣,區別在哪裏?我當時就想,為什麽要改成市場經濟的名字?這裏面壹定有什麽東西。我當時也沒想。至於我的餿主意是什麽,我在這裏無法解釋。為了證明我的壞想法是正確的,我特意查了壹些80年代出版的經濟學詞典,比如《政治經濟學詞典》,我也查了80年代出版的《辭海詞典》。它們裏面沒有市場經濟,充分證明了市場經濟是壹個新創造的新詞,證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同時也證明了市場經濟是原始的商品經濟,兩者沒有區別。就像黃世仁突然改成黃仁義,並且說黃仁義和黃世仁有什麽區別,誰要叫他的本名都不會忘記他,但實際上黃仁義和黃世仁指的是同壹個人。當然,市場經濟這個詞也可能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西方本來叫商品經濟,90年代改成了市場經濟,所以我們也改成了市場經濟。我沒有查過英語詞典,但是英語水平高的可以出來證明。但是,即使我們把它和西方換了,這兩者的意思還是壹樣的。知道了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是壹回事,再來說說什麽是市場經濟。既然大家都叫市場經濟,我更傾向於叫市場經濟,而不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生產者用產品交換消費的經濟方式。因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叫市場,所以叫它商品經濟或者市場經濟是壹回事。生產者為了消費而交換產品,這就是市場經濟這個名稱的來源,所以判斷是不是市場經濟,要看有沒有這種商品交換。沒錯,就是市場經濟;不,不是的。商品交換只有在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的根源在於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所有者。產品歸誰擁有生產資料(不包括從生產資料上租賃的),妳的生產資料生產的產品是妳的,我的生產資料生產的產品是我的。例如,我的土地生產的糧食是我的。所以,市場經濟的壹個基本條件就是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人,只有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人,才能出現市場經濟。而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人,這就是私有制。市場經濟的另壹個基本條件是社會分工。如果沒有社會分工,只有生產資料屬於不同人的條件,仍然沒有市場經濟,那麽就應該是自給自足。因此,要產生市場經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既有社會分工,又有私有制。在私有制但沒有社會分工的社會,只要發生社會分工,就能產生市場經濟;在有社會分工但沒有私有制的社會,只要生產資料是私有制的,就可以產生市場經濟。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是* * *資本主義社會,全世界都實現了* * *資本主義。機器在俄羅斯的那個地方生產,電子產品在美國的那個地方生產,石油在伊拉克的那個地方生產。這個時候只有社會分工,沒有私有制。如果有壹天,俄羅斯那部分的人說自己生產的機器是自己的,美國那部分的人說自己生產的電子產品是自己的,各地的人都這麽說,那麽私有制就產生了,然後市場經濟就產生了。參與商品交換的生產者可以是壹個人、壹個家庭、壹個集體或壹個國家。家庭之間的商品交換是市場經濟;集體之間的商品交換也是市場經濟;國與國之間的商品交換也是市場經濟。總之,只要在壹個範圍內有商品交換,在這個範圍內就有市場經濟。在壹個集體範圍內,這個集體是公有的,內部成員和部門之間沒有商品交換,所以這個集體內部不存在市場經濟。但是因為這個集體和另壹個集體之間有商品交換,所以從這兩個集體結合的角度來看,在這個範圍內是有市場經濟的。在壹個私營企業中,成員和部門之間沒有商品交換,所以從這個企業來看,這個企業不是市場經濟,但是這個企業和其他企業有商品交換,所以從這些企業來看,這個範圍是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時期,市場經濟的經濟單位應該不斷擴大。最初,單個家庭被視為壹個經濟單位,家庭之間相互交換。後來,幾個相鄰的家庭會合並成小集體,作為壹個經濟單位,小集體互相交換。後來要把幾個相鄰的小集體合並成壹個大集體,作為壹個經濟單位,互相交換。最後大集體並入全民所有制,國家內部的商品交換消失了。經濟單位越小,商品交換的數量和頻率越大,經濟單位越大,商品交換的數量和頻率越小。因為經濟單位壹增加,很多人的需求不用交換就可以靠自己生產解決。因此,隨著經濟單位的增加,商品交換會逐漸減少,市場經濟會繼續萎縮。資本家是市場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在市場經濟初期,小家庭在沒有資本家的情況下互相交換。後來有些家族在交易所發了財,需要擴大規模。壹些小家庭在交換中破產,導致就業和被就業,導致資本家。所以不能以有無資本家來判斷是不是市場經濟,也不能以有無商品交換來判斷是不是市場經濟。資本家產生之前的市場經濟叫簡單市場經濟;大量資本家出現後的市場經濟叫高級市場經濟。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理論上,純自給自足和純計劃經濟都存在,但不存在純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總是有自給自足的。比如在市場經濟中,壹個做汽車的老板總會留幾輛自己用,不可能全部賣掉買別人的車,除非他做的是假冒偽劣產品。擁有市場經濟和市場經濟社會是兩回事。奴隸社會有市場經濟嗎?當然,奴隸社會也有商品交換,雖然數額不大,但也有市場經濟。但是奴隸社會是市場經濟社會嗎?不,奴隸社會不能稱之為市場經濟社會,因為商品交換少,自給自足。這就好比說中國有白人,所以妳說中國或中國有白人是對的,但妳說中國是白人國家是錯的,因為中國白人很少。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有市場經濟嗎?當然存在。但是中國是市場經濟社會嗎?要看當時商品占總產品的比重是否很大。這個比例應該是多少從來沒有規定過,但我覺得至少應該是壹半。當時我們不知道商品在總產品中的比重,所以不好說。但當時交換的東西很多,有鍋碗瓢盆,有農民和工人用的器皿、工具、家具,有食用油、糕點、藥品等等。企業和富人之間也有很多交流。反正那時候商品交換多,估計把那時候叫做市場經濟社會也不會錯。如果當時還不能稱之為市場經濟,那就是自給自足和市場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