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指貯藏米谷的倉庫。
拼音:cāng lǐn。
解釋:貯藏米谷的倉庫。中醫指喻指脾胃受納運化之功能、有時單指胃。
出處:
1、《墨子·非樂上》:“士君子,內治官府,外收歛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此其分事也。”
2、《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孔穎達疏引蔡邕曰:“谷藏曰倉,米藏曰廩。”
3、唐元稹《範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實倉廩。”
4、清昭連《嘯亭雜錄·純皇愛民》:“地方偶有偏災,即命開啟倉廩,蠲免租稅。”
近義詞
糧倉
拼音:liáng cāng。
解釋:即儲藏糧食的專用建築物。我國是壹個農業大國,糧食的生產及儲存具有悠久的歷史,根據中國近五十年來大量出土的文物和歷史考證,中國原始農業啟蒙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發展於新時期時代(距今約壹萬年左右)。
而糧食的儲藏是農業栽培的繼續,儲藏技術是伴隨著農業的發展而發展的。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隨著原始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形成了壹定的規模,糧食出現了剩余,才逐漸由糧食加工發展到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