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保持開拓者精神,成為開拓者,成就開拓者

保持開拓者精神,成為開拓者,成就開拓者

關於開拓者的故事不勝枚舉,壹個又壹個鮮活的實例讓我們感受到開拓者的艱辛與喜悅。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壹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

有壹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壹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壹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妳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什麽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壹陣,怎麽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壹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壹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註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

然後,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沈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壹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裏,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裏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裏,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作為科學領域的開拓者,愛因斯坦是壹個奇跡。

經常聽到塾員講說,稻盛先生只有壹個,盛和塾不會有第二個稻盛。同樣的,相信也同樣有人認為愛因斯坦只有壹個,不會有第二個愛因斯坦。我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免片面、消極了些。

難道壹個人的成就壹定要達到全世界知曉和拜服的程度才叫成就、才叫成功嗎?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全面啟動改革開放的探索創新之旅。回顧40年改革歷程,壹批批特區人勇立潮頭、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深圳也從壹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標誌性符號。

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深圳經濟特區取得的巨大成功,首先應該歸功於鄧小平確立的改革開放大政方針和創辦特區的重大決策,歸功於深圳全體人民幾十年的***同努力。

但同時,成功也離不開拼搏在特區第壹線的壹批批改革者,深圳從上到下、從官到民,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改革者,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各領域改革的領軍人物和傑出代表。正是他們不畏艱難、敢闖敢幹、探索創新,才創造了深圳今天的輝煌。

壹座新城的崛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鍛造交融,是壹代代特區人開拓敢闖的結果,更凝聚著壹代代改革者艱苦奮鬥、探索創新的開拓者精神。

講到這,也許又有人覺得整個中國能有幾個深圳這樣的特區,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老百姓生活在平平凡凡的地方。如此平凡的妳我,想成為開拓者又談何容易?

在小說《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筆下的孫少安,出身貧寒卻心懷夢想,不甘平庸所以壹直努力。他肩上扛的是家庭的重擔,所以他再苦再累也不能倒下。貧窮並沒有限制他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他的奮鬥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的創業經歷,也體現在他說話做事的各個方面。他從不安分,當生產隊的小隊長時,就想著帶領大家壹起搞土地承包責任制,提高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都能夠手有余糧。他第壹次創業失敗後,還能鼓起勇氣跑出去貸款籌備第二次創業,終於發家致富,還幫助到了更多的人。

要知道,《平凡的世界》是以中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這個時期正是文化大革命以後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時期。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當壹個農民、壹個窮人鼓起所有勇氣,又經歷了徹頭徹尾的失敗並且血本無歸的時候。他能夠繼續鼓起勇氣,去嘗試第二次!

孫少安有著強烈的奮鬥意識,渴望能有壹番作為,開拓出壹個廣闊的天地。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是壹種人生態度,壹種絕對的開拓者精神。

雖然少安是小說裏杜撰出的人物,但對於在平平凡凡的日子中生活的平平凡凡的我們而言,他難道不是我們奮鬥的榜樣嗎?他難道不是生活中的真英雄嗎?他難道不是真正的開拓者嗎?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發展的速度不斷提升,在各領域都出現了佼佼者,在如此競爭激烈、市場飽和的狀況下,使很多有夢想、有抱負的人們感到氣餒,難以展露拳腳。其實大可不必,雖然找到新領域、發現新方向的概率越來越低,但依然還會有新鮮事物不斷產生,即便無法找到無人問津的新領域,將之前沒能做好的事,做的更好,將之前做的不夠精細化的事,做的更加精細化,算不算開拓者呢?我認為,算!至少是具備開拓者精神的。而具備這樣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巨大動力之壹。

回歸工作,作為盛和塾總部,則擔負著更大的責任,理所應當關註全國專職人員的幸福指數,我們有選擇。

我們可以“不做什麽”或“做點什麽”,我們可以讓全國專職人員填寫幸福度調查問卷,用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他們的現狀;我們可以“不做什麽”或“做點什麽”,我們能發現事務局與理事團隊相處和諧的分塾,邀請理事長或事務局長或發言代表去分享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們可以“不做什麽”或“做點什麽”,我們可以呼籲更多的領導者去關註專職人員的幸福、去尊重他們、欣賞他們、信任他們,只要他們壹心為公,只要目標壹致,就放手讓他們去做,而不是成為壹個組織發展的天花板,讓年輕人束手束腳,得不到綻放。只有領導者卸下本位主義思想,才有成就更多開拓者的可能性。

在盛和塾,“實現員工物心幸福”這樣的話聽的太多了,甚至聽到麻木,聽到無感。為什麽?值得每個人去思考!那麽什麽是員工的物心幸福?有多少領導者真正思考過,員工到底需要什麽?

物心幸福,顧名思義,包括“物幸福”和“心幸福”。

“物幸福”很好理解,就是錢得給夠,稻盛塾長在《會計七原則》中尚且提到“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那麽對於個人而言,於整個人生的經營中,難道不需要堅實的“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原則”嗎?即便每天學著塾長的理念,還依然有嫌給專職人員工資給多了要降工資的理事長或理事會,我想請問,盛和塾的工作性質基本上是5+2,白+黑,不吃不喝不睡都幹不完的工作,那這麽多專職人員明明這麽辛苦還願意選擇留下來,難道是因為這僅僅是壹份掙工資的工作嗎?是因為大多數專職人員覺得這份工作有意義、有價值,他們認同稻盛先生的理念,願意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樣的壹顆心本就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不要用哲學、用大義名分、用所謂的奉獻精神去道德綁架,只要是人活在這個地球上,就要生活,甚至值得過有保障、有品質的生活,理事團隊不是專職人員,他們不和專職人員***同工作,理事團隊布置下去的工作,可能在想象中能很輕易就完成,根本不會意識到那些看起來“沒什麽”的工作需要耗費多少心力和精力。那麽,壹個專職人員把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把自己的熱情投入到這片土壤,沒有多余的時間去掙外快,甚至睡眠都嚴重不足,難道不值得得到合理的工資待遇?不值得得到高工資嗎?

那麽“心幸福”是怎樣的幸福?心幸福不是簡單的有壹個舒適、幹凈的工作環境,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大家每天和諧相處而已,這只是基本層面。我們都知道馬斯洛需求理論,這裏便引用壹下,“物幸福”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第壹、二層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當這兩層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到了“心幸福”的階段,即第三、四、五層需求,分別是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當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時,在被信任、被尊重的土壤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去奮鬥,那自然能夠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心幸福”。

如果總部真正通過努力讓更多專職人員獲得幸福,那試問,總部是否成為了在這方面的開拓者呢?如果在每天背誦大義名分時,多去想想,今天我們能做點什麽能使其更有力量,用開拓者精神架起知與行之間的那座橋梁,讓更多人因我們而幸福。如果在總部的影響下,更多的領導者意識到這壹點,並且付諸行動,制定更人性化的、合理的機制、惜才用人,尊重欣賞,那總部、分塾的領導者,甚至作為各自企業主的塾員是否在成為開拓者的同時,又成就更多的開拓者呢?那麽試問,當這樣的氛圍形成時,這將是怎樣壹種龐大又驚人的合力呢?

雖然讓塾員收獲價值是我們最應該關註、最應該重視的,但專職人員的幸福也同等重要。因為只有專職人員幸福了,他們才會有力量去更用心的服務好塾員,塾員除了學習塾長的經營理念,對盛和塾的感知絕大部分來源於我們身處壹線的專職人員,公眾號、抖音……等所有的現代傳媒技術所展示的內容在塾員心裏也只是占有少部分的感受,相比較而言,更直觀的感受則是鮮活的、可愛可敬的專職人員。否則塾員自己買書看書就行了,為什麽還要入塾呢?塾員之間聚會、交流的氛圍,難道不需要專職人員用心維護和堅持嗎?只有他們感受到幸福,才能傳遞幸福,才能有力量追求無限可能性、才能有力量做到勇於挑戰,才能有力量成為真正的開拓者。

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在社會群體中,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是平凡人,幾乎沒有人生下來擁有超能力,但平凡人依然可以靠勤奮、努力去創造不平凡。

願妳我成為展翅翺翔的雄鷹,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以開拓者的身份譜寫出屬於妳我、屬於這個時代的華麗樂章。

202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