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2. 表示“兄弟情”可以用哪些古文世間惟有弟兄親,合氣連枝壹本因
1. 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李昴英
2. 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願見相似人。——鮑溶
3. 大圭白璧男兒事,小酌青燈兄弟情。倚閣煙雲生另浦,高林風月滿疏欞。——許月卿
4.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增廣賢文
5. 此生壹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孟雲卿
6.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棠棣
7. 別懷亦雲惡,況此兄弟情。春風釀寒雨,十日未肯晴。——韓元吉
8. 十年離亂後,長大壹邂逅。——李益
9.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詩經
10. 三疊陽關聲墮淚,寫平時兄弟情長久。離別事,古來有。十年骨肉情何厚。——林正大
11. 清秋淮上多詩句,白首籬邊近酒樽。杜舅高情篤兄弟,先君至性厚閨門。——晁補之
12.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經 常棣》
13. 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杜甫
14. 門閭冰似清,譙女復蘇甥。幸有室家樂,寧無兄弟情。——魏了翁
15. 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馭力。豈為詫遊觀,肝腸孝思激。——葛紹體
3. 誰那裏用關於兄弟離別的詩句離別剎那
作者:余葦渡
舉起憂郁的手臂
也就搖曳起心中那支
飄忽的風中之燭
壹整日不忍細讀的友情
三分之壹被妳
隨奔波的街車帶走
三分之壹被我
隨孤寂的長夜吞食
還有三分之壹
在這深秋
在這金黃色窗格裏
飄舞成蝴蝶
翩飛不返
聲聲珍重
深植在荒蕪的心園
莫回頭,莫凝眸
我怕這洶湧的激流
打沈濡濕的紙船
我怕止不住的眼淚
再次湧個不休----
4. 兄弟感情文言文1、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2、齒我子侄行,情如兄弟親。不嫌同幕辯,要作壹州春。
3、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隨鹓立位,南送雁來聲。
4、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壹家兄弟之情。
5、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
6、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7、小來落托復迍邅,壹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隨兄弟***團圓。
8、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
9、寂寂花舞多,嚶嚶鳥言頻。心悲兄弟遠,願見相似人。
10、大圭白璧男兒事,小酌青燈兄弟情。倚閣煙雲生另浦,高林風月滿疏欞。
11、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12、此生壹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沒,孤幼盈我傍。
13、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14、別懷亦雲惡,況此兄弟情。春風釀寒雨,十日未肯晴。
15、十年離亂後,長大壹邂逅。
16、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17、三疊陽關聲墮淚,寫平時兄弟情長久。離別事,古來有。十年骨肉情何厚。
18、清秋淮上多詩句,白首籬邊近酒樽。杜舅高情篤兄弟,先君至性厚閨門。
19、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20、孟氏好兄弟,養親唯小園。承顏胝手足,坐客強盤飧。
21、門閭冰似清,譙女復蘇甥。幸有室家樂,寧無兄弟情。
22、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馭力。豈為詫遊觀,肝腸孝思激。
2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4、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
25、兄弟鬩於墻,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26、四十年來兄弟情,渠渠天理境中行。形如鶴瘦困書癖,誌不蠅營守筆耕。
27、衰門少兄弟,兄弟唯兩人。饑寒各流浪,感念傷我神。
5. 求送別,離別的文言文,謝謝~~查了壹下古文,有關送別、離別的文言文,除了魏晉南北朝江淹的《別賦》以外,唐代韓愈寫得較多,比如《送窮文》、《送孟東野序》、《送李願歸盤谷序》、《送董邵南遊河北序》、《送石處士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等。
現選壹篇韓愈的《送董邵南遊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誌於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聊以吾子之行蔔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鑒賞這是韓愈寫給友人董邵南的壹篇贈序。
朋友要出遠門,寫壹篇序送給他,說壹番勉勵和寬慰的話,或者借此發揮點議論,這是當時文人的壹種風尚。 這篇序全文僅百余字,由於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寫得內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瀾起伏,顯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層意思。“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壹層。
第壹句就不同凡響。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前層落墨,起筆不凡”。
具有提挈、籠罩全文的作用。“董生舉進士”至“郁郁適茲土”是第二層,主要是說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緣由。
又說明了他此去是出於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層,話說得十分肯定。
這就回應了前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壹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荊軻、高漸離壹流人物。
荊軻、高漸離都是好俠尚義之士,在歷史上留下過美談。在古代的燕、趙,這樣的人物很多。
而董邵南也是壹個重節操、有才能的人。韓愈詩中有壹首詩,題為《嗟哉董生行》,詩中稱贊董邵南的俠義和孝行。
這樣的人到燕、趙去,自然是會得到賞識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兩層。
“夫以子之不遇時”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壹層,意思還是在說祝願董邵南此行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接著筆鋒壹轉,轉到第二層,提出“風俗與化移易”的問題。
韓愈的意思是要說壹個地方的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趙去,是壹定會“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壹定了。
那麽今天的河北變得如何呢?韓愈沒有說,也不便說,他只是提出“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雲邪”的疑問,並要董邵南去證實壹下。話雖不明說,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隱含其中。
韓愈的本意,是不贊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為當時的河北,已是藩鎮割據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亂後,藩鎮之禍延續了數十年,唐憲宗即位討平吳、蜀叛亂,力圖統壹國內。
但河北地區,仍然保持著割據壹方的局面。這種封建割據,破壞了唐朝的安定統壹,是與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相違背的。
韓愈是反對封建割據的,所以他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為藩鎮效力。他雖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於對他的愛護,還是向他提出忠告,勸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
因為是送行,韓愈不便把話說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規勸,但言外之意還是很明白的。 末段進壹步表示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過話仍然說得十分含蓄。
請他去憑吊樂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這位古代忠義之士學習,繼承其遺風。對有才能但還隱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妳告訴他們到朝廷裏來做官,那麽妳就更應該留在京城,為朝廷出力了。
這篇短文寫出了那麽多豐富的內容,而且層次清晰,轉接自然,層層深入,變化無窮。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宛轉含蓄,頗為得體,符合送行時的氣氛,又不晦澀,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它的結構異常緊密,行文錯綜變化,加上反復唱嘆,使文章更耐讀、有味。這些,都增強了這篇序文的魅力。
6. 關於兄弟情深的文言文,最好是初中水平的,在11月7日前,急用謝謝《人琴俱亡》(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 釋 俱:全,都; 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示 例 魯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所謂'~'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近義詞 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 例子 《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後鐘子期死,伯牙破琴折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復為鼓琴者。”
解釋 “人琴俱亡”這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篤:病重 都:總,竟 了:完全 素:向來 好:喜歡 琴:動詞,彈琴 慟絕良久: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
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翻譯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問手下的人說:“為什麽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壹定)是他已經死了。”說話時臉上看不出壹點悲哀的樣子。
就要轎子來去看望喪事,壹路上都沒有哭。 子敬向來喜歡彈琴,(子猷)壹直走進去坐在靈床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幾根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妳人和琴都死了!”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
過了壹個多月,(子猷)也死了。 ~~~~~~~~~~~~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獻之卒,徽之……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釋義:子猷:王徽之 字子猷,王羲之的兒子 子敬:王獻之 字子敬 王羲之的兒子 亡:死去,不存在。
都:總,竟。了(liǎo):完全。
輿(yú):轎子。調:協調。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遺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典故: 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擔任大司馬桓溫的參軍(將軍府參謀)。
他性格奔放超脫、不受約束,常蓬松著頭發,衣帶也不系好,就隨隨便便地上街尋友,出門訪客。閑散成性的王徽之對自己所擔任的職務,也不常過問。
他做過車騎將軍桓沖的騎兵參軍,壹次桓沖問他:“妳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馬吧。”桓沖又問:“管多少馬呢?”他回道:“我不懂馬,是個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沖再問:“近來,馬死掉可多?”他幹脆說:“活馬我尚且弄不清,哪裏還弄得清死馬!”王徽之有個弟弟叫王獻之,字子敬,也是東晉的大書法家,與父親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徽之、獻之兄弟倆感情非常好,年輕時同住在壹個房間裏。平時,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有壹天,家裏失火。徽之嚇得連鞋也來不及穿,慌忙逃走;獻之卻神色不變,泰然地被仆人扶出。
壹天半夜,他們家裏鉆進來壹個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東西都偷走。王獻之發覺後,就慢吞吞地說:“偷兒,那青氈是我家祖傳舊物,就把它留下來吧。”
小偷壹聽,驚慌地逃跑了。他們兄弟倆常在晚上壹起讀書,邊讀邊議,興致很高。
有壹晚,兩人壹起讀《高士傳贊》,獻之忽然拍案叫起來:“好!井丹這個人的品行真高潔啊!”井丹是東漢人,精通學問,不媚權貴,所以獻之贊賞他。徽之聽了就笑著說:“井丹還沒有長卿那樣傲世呢!”昌卿就是漢代的司馬相如,他曾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結合,這在當時社會裏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說他傲世。
後來,王徽之任黃門侍郎(皇帝身旁的侍從官),因不習慣宮廷那壹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辭職回家。說也巧,他回家沒多久,居然和王獻之同時生起病來,而且兩人的病都不輕。
當時有個術士(看相占蔔為業的人)說:“人的壽命快終結時,如果有活人願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給他,那麽將死的人就可活下來。”徽之忙說:“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讓我把余年給他,我先死好了。”
術士搖搖頭:“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壽命較長才行。現在妳能活的時日也不多了,怎麽能代替他呢?”沒多久,獻之去世。
徽之在辦喪事時居然壹聲不哭,只是呆呆地坐著。他把獻之生前用的琴取過來,想彈個曲子。
但調了半天弦,卻總是調不好。他再也沒心思調下去了,就把琴壹摔,悲痛地說:“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是說:“子敬啊子敬,妳是人和琴同時都失去了啊!” 王徽之因極度悲傷,沒多久病情轉重,過了壹個多月也死了。後來,人們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遺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編輯本段相關文章 ……時二人俱病篤,有術人雲:“人命應終,而又生人樂代替,則死者可生。”徽之謂曰:“吾才位不如第,請以余年代之。”
術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與弟算俱盡,何代也!”未幾,獻之卒徽之奔喪不哭,直上靈床坐,取獻。
7. 有表達“好朋友分離”的文言文句子嗎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6、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8、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9、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10、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11、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1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4、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壹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15、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