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冒天下之大不韙是什麽意思?冒天下之大不韙成語造句和典故

冒天下之大不韙是什麽意思?冒天下之大不韙成語造句和典故

成語名稱: 冒天下之大不韙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冒天下之大不韙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不韙:不是,錯誤。去幹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幹壞事。

[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十壹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近義] 冒大不韙

[用法] 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 因為發令者敢於公開發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徹底投降的決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百科解釋如下:

目錄 ? 解釋

? 出處

英漢詞典解釋

&gt&gt到愛詞霸英語查看詳解

解釋[回目錄]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釋義:不韙:不是,錯誤。去幹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譴責而去幹壞事。

 示例:因為發令者敢於公開發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徹底投降的決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做最大錯誤的事情

出處[回目錄]

《左傳·隱公十壹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息侯伐鄭,不但留下壹個字數最多的漢語成語“ 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且留下壹個最常使用的漢語成語“自不量力”——如今,“不韙”幾乎在語言中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 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量力”也有些行文不暢了,取而代之是“自不量力”。“ 冒天下之大不韙 ”與“自不量力”源出《 左傳 》,沒有“息侯伐鄭”這壹歷史事件,也許漢語世界裏就不會有這兩個成語,今天的息縣街頭也不會豎起漢白玉雕刻的息夫人塑像。

 息國大敗而還,能嚇我壹跳的,當然不是這兩個成語。從“息侯伐鄭”能夠讀出的,也不僅僅是它的失敗——從息國敢於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鄭國看,息國當時也該是威風八面的;而息國敢“犯五不韙”而伐鄭,也未嘗不是敢於挑戰傳統。至於“知息之將亡”、“不量力”等,當是“事後諸葛亮”、“勝者王侯敗者賊”慣性思維下的壹種解讀吧!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6041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