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盤狼藉
bēi pán láng jí
〖解釋〗狼藉:象狼窩裏的草那樣散亂。杯子盤子亂七八糟地放著。形容吃喝以後桌面雜亂的樣子。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示例〗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言語喧嘩。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八回
聲名狼藉
shēng míng láng jí
〖解釋〗聲名:名譽;狼藉:雜亂不堪。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出處〗《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布於諸國。”
〖示例〗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見重於官場,日前新督帥參劾劣紳十七名,實以汪某居首。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十三回
貪汙狼藉
tān wū láng jí
〖解釋〗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贓賄狼藉
zāng huì láng jí
〖解釋〗指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亦作“贓賄狼籍”。
〖出處〗《陳書·蔡景歷傳》:“天嘉之世,贓賄狼藉,聖恩錄用,許以更鳴,裂壤崇階,不遠斯復。”
〖示例〗……崔湜、……鄭愔俱掌銓衡,傾附勢要,贓賄狼籍,數外留人,授擬不足,逆用三年闕,選法大壞。 ★《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三年》
贓穢狼藉
zāng huì láng jí
〖解釋〗指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壹到京師,看見嚴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贓貨狼藉
zāng huò láng jí
〖解釋〗指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宋書·劉穆之傳》:“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贓貨狼藉,揚州刺史王弘遣從事檢校。”
贓私狼藉
zāng sī láng jí
〖解釋〗指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茹千秋]其子壽齡為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惡罰,傲然還縣。”
贓汙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解釋〗指貪汙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出處〗《三國誌·魏誌武帝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
〖示例〗中書舍人於尹躬,其弟臯謨,~。 ★唐白居易《敗於尹躬洋州刺史制》
臟汙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解釋〗貪汙、受賄,名聲敗壞,不可收拾。
〖出處〗《三國誌·魏書·武帝紀》:“長吏多阿富貴戚,臟汙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