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壹則成語故事的啟示300字
壹個成語給我的啟示
今天我從書上偶然看到壹個成語——繩鋸木斷。初次接觸這個詞,我想:這成語是什麽意思呢?我趕緊去翻詞典,原來是“拉繩當鋦子,也能把木頭拉斷。”繩子那麽軟弱,居然可以把結實的木頭拉斷,這太出乎意料了。它是靠什麽鋸斷木頭的呢?我有些疑惑不解了。後來聽爸爸媽媽壹解釋,我才恍然大悟。繩子是靠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把木頭鋸斷的。想到這,我不禁感慨萬千,從古到今,許多人不都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辦成了看似很難辦到的事了嗎?
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人,他就憑著堅定的信心和毅力,做了壹件驚天動地的事情。那就是後人常常稱道的“愚公移山”。愚公家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腳下,他們每天進出都要經過這兩座山,他們翻山艱辛。愚公決心帶著兒孫要把這兩座山搬掉。這事不知怎麽被智叟知道了。智叟對愚公說:“就憑妳那些破本領,還想把山搬掉,真是異想天開。”愚公堅定地說:“我知道憑我的確很難辦到,但我有兒子,兒子也有他的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總會有壹天那兩座大山會被我們搬掉的。”這事感動了上帝。上帝派人把這兩座山給搬走了。從此愚公壹家出門就再也沒有翻山之苦了。
還有這麽壹個故事,有三兄弟去爬高山看日出。老三剛剛才爬了壹點點,就已經滿頭大汗了,擡頭看那山,高聳入雲。於是,他說:“我不爬了,山那麽高,根本就爬不上,我看還是算了吧。”老二和老大不理睬他,只管往上爬。快到中點時,老大壹不留神,摔了壹跤,幸好抓住了樹枝才沒有掉下去,可已全身發抖,四肢無力了。他說:“爬不了又怎麽樣,我不爬了。”於是老大也退出了。只有老二依然堅持,繼續爬山,終於在日出之前爬到山頂,看到了壯麗的日出。
我們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壹心壹意地做下去,再困難的事情也能做成。我想學習上大概也是這樣吧,只要有恒心,就壹定能成為成績優異的學生。這就是“繩鋸木斷”給我的啟示。
2. 小學三年級成語故事(掩耳盜鈴)300字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內裏吊著壹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 三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 讀《
《成語故事》有感今copy天,我讀了壹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壹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裏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裏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壹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裏,葉公壹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壹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壹家既然這麽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麽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壹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裏,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壹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4. 300字成語故事
1.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壹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壹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壹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壹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壹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壹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壹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鹹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占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壹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壹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仆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壹笑,問大家:“妳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鉆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很慚愧,於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2.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壹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壹個破茅屋門口,坐著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麽?”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3.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壹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壹個白頭發。白胡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壹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壹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不屈不撓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 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後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 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壹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 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采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壹會,城裏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裏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贊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瑯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
背水壹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壹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壹面堵住井陘口,壹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壹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壹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裏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壹萬軍隊故意背*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壹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壹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壹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壹種什麽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妳們沒有註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麽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壹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
不遠千裏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支!不遠千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釋義: “不遠千裏”又稱:“不遠千裏而來”,表示不以千裏為遠來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故事: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裏為遠來到我們魏國,壹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壹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麽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壹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壹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壹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壹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麽辦呢?”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 間壹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望采納
5. 小學三年級成語故事的啟示300字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釋義]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語出] 郭沫若《專雄雞集·關屬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壹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近義] 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例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
6. 成語故事300字左右
塞翁失馬
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釋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壹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壹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結構主謂式。
用法常跟“安知非福”連用。多用作安慰語。壹般作賓語、分句。
正音塞;不能讀作“sāi”或“sè”。
辨形塞;不能寫作“賽”。
近義詞失之東隅、因禍得福
反義詞因福得禍
例句~;安知非福;妳第壹次沒考好;如從中吸取教訓;以後會考得好壹些。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壹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壹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壹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註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壹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麽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壹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壹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壹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壹匹好馬,不壹定是什麽福氣,也許惹出什麽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壹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壹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壹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麽,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麽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7. 成語故事 300字左右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壹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8. 找300字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壹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壹個破茅屋門口,坐著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麽?”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9.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作文
《成語故事》讀後感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壹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沈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壹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妳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壹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妳只問我什麽人能上任,誰最合適,妳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壹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妳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10. 成語故事300字左右 有解釋
壹無所有yīwúsuǒyǒu
[釋義] 什麽都沒有(壹:壹概;完全)。
[語出] 《敦煌變文集·廬山遠回公話》:“萬答法皆無;壹無所有。”
[近義] 空無所有 空空如也 兩手空空 身無長物 家徒四壁
[反義] 無所不有 無所不包 包羅萬象 應有盡有
[用法] 含貶義。壹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壹貧如洗”有別:~是直陳性的;可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不僅是財物;較為廣泛;適用對象也不僅是個人、家庭、範圍可擴大至集團、國家等;“壹貧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以財物為主;適用對象僅是個人或家庭。
[例句] 解放前;我家是~。
[英譯] havenothingat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