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造字是漢字起源傳說中最早的。
伏羲是古代傳說中先於黃帝和神農的君主。《史記》記載伏羲:“生命之始,與禽獸無異。了解母親卻不了解父親,了解愛情卻不了解它的儀式。躺著是吱吱的,起來是氣喘籲籲的;饑者乞食,飽者棄余糧;吃頭發喝血,但穿皮衣;太昊起網,以佃漁,養民,故名傅。提高祭祀很尷尬,也很尷尬。”傅的“畫八卦圖,造書事跡”在《鏡鑒簡編》中有記載。《史記》也說:“太昊(伏羲)德和。天空要印鳥獸,大地要標龍馬。所以擡頭看看天,低頭看看地上的法,看看萬物的適性。當初畫八卦,有三爻,所以強調六十有四,以傳達神明之德。做壹個圖書契約來代替綁繩子的政治。”
傳說中的伏的疆域就在今天的黃淮地區。從這壹帶遺留下來的古畫和墓畫中,隨處可見古代遺留下來的大鳥圖騰,這是傅子孫的象征。這說明在遠古時期,大約在100萬年到6000年前,中東地區興起了壹個以鳥為圖騰的部落,“師”可能是他們中央氏族的名稱,後來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成長為壹個統壹的部落聯盟。所謂伏羲造字論,是指伏羲聯盟中的壹群東夷人。他們在進入龍山文化時期(約7000年前)就開始了文字活動。
《傅造書契》傳說表明,在古代的傅部落,已經有了銘文和所謂的圖畫、圖形文字,也就是用表意符號來記錄。
在壹萬年到六千年前的中國大地上,有很多像傅部落這樣的聯盟體,最強大的除了神農氏,還有少甸氏和熊氏。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是文字逐漸形成和正式創造的時期。這壹時期的所有部落都在創造自己的角色。
二、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是最流行的漢字起源理論。
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有兩種:壹是倉頡是伏羲時代的記錄者,伏羲作書約,倉頡是造字的專職官員;另壹種說法是,倉頡是黃帝時代的歷史學家。傳說中的倉頡,有壹張燦爛的臉和四只眼睛,可以從上面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的變化,從下面觀察山川河流的演變。他受自然界萬物之兆的啟發,象形易懂,從而創造了漢字。倉頡造字成功後,鬼神在黑暗中哭泣,上帝感動得為他降下壹場粟雨——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即源於此。
關於倉頡的造字理論,在許多古代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記載。據《五帝實錄》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左史,受命造字。《漢書·藝文誌》中也有倉頡造字的傳說。楊雄和杜林分別寫了《倉頡荀增》。《說文徐文》中也有記載:“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跡,知其異異,初訂書約。"
經過歷代文人的多次神化和編造,倉頡的傳說越來越具體,甚至倉頡的故鄉也有很多地方,包括陜西白水縣石關鎮。全國也有三座墓:陜西白水縣壹座,山東東阿縣(今陽谷)壹座,山東壽光市西郊壹座。
倉頡造詞的傳說可信度有多大?漢字真的是倉頡創造的嗎?歷代研究漢字的學者大多認為,漢字不是壹個人創造的,而是成千上萬個倉頡式的漢字創造的。這也可以從甲骨文中眾多的異體字看出,漢字絕不是壹個人創造的。倉頡以收集、整理和統壹人物而聞名。倉頡只是漢字發展史上正式造字時期的壹個代表人物。
黃帝統壹天下後的左撇子官員倉頡可能存在,但“倉頡”這個名字很可能是後人給的。原始人沒有明確的名字。傳說中古代人的名字都是後人根據他們的特點,特別是根據他們的發明創造給起的。比如有朝發明了建築,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烈山氏發明了燒山造田,神農教人種田等等。李周所謂的“先牧”、“先煮”、“先蔔”、“先添”、“媽祖”。據推測,“倉頡”也很可能是壹個同樣性質的名字。有學者認為,從古音來看,“氣”與“節”音相近,“倉頡”可能是“造氣”的意思。如果這種推測是正確的,那麽,所謂的“倉頡”可能是最早的文字組織者和黃帝的歷史學家的謚號。
關於倉頡和倉頡造字的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在許多方面與實際情況相符,大致印證了文字起源的年代。原始造字時期至少在6000年前,而正式造字運動是在夏朝以前的黃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