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為什麽古代把稿費稱為“潤筆”?

為什麽古代把稿費稱為“潤筆”?

為什麽古代把稿費稱為“潤筆”?

 我們知道是凡出版機構支付給作者的報酬,便稱為“稿費”或“稿酬”。當然,支付的種類除了文章外,還有攝影、繪畫等作品都是。其實,文人為人作詩文書畫而獲取酬勞,古代早就有了,但古代不叫稿費而叫作“潤筆”或“潤資”。如《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那麽,為什麽古代要稱稿費為“潤筆”呢?

 在古代人們用毛筆寫字,但使用毛筆之前,通常會先用水泡壹泡,把筆毛泡開、泡軟,這樣毛筆較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因此,毛筆泡水這個動作就叫“潤筆”。後來“潤筆”被泛指為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這是有典故的。“潤筆”壹詞典出《隋書˙卷三十八˙鄭譯傳》︰“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幹'。”譯荅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壹錢,何以潤筆。'”

 鄭譯是隋文帝的開國功臣之壹,官至上柱國。後來鄭譯遭彈劾貪贓納賄、疏於職守及侍母不孝,因此遭到貶官。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鄭譯與他同生***死,建立了隋朝,所以就想將鄭譯召回。於是,隋文帝就命令內史令李德林草擬詔書恢復鄭譯的爵位,丞相高熲就開玩笑的對鄭譯說︰“筆幹了。”鄭譯則答說︰“不得壹錢,何以潤筆。”因此,後人就將給付作詩文書畫之人的酬勞稱為“潤筆”了。

 古人出於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詩、詞、賦、碑、銘、誌、序、記、畫等,而酬謝他們潤資的形式很多,除了銀兩外,還可以用糧食、物品、布帛來支付。當然,有的文人則隨自己喜好收取潤筆,如王羲之愛鵝,李白要酒喝,蘇東坡則送羊肉也可以。

 另外,據說史上獲取潤筆最多的要算西漢司馬相如所撰的《長門賦》(註)。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時,陳皇後因失寵而被貶居長門宮,終日愁眉不展。後來,陳皇後聽說漢武帝非常喜歡司馬相如所作的賦,於是便托人送黃金百斤給司馬相如,請他作賦來挽回漢武帝的心。司馬相如便為陳皇後作了壹篇《長門賦》,漢武帝讀了終有感悟,陳皇後果真又重獲武帝寵愛。《長門賦》***六百余字,潤筆資是黃金百斤,真可說是字字是黃金了。@*

 註:

 夫何壹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伊予誌之慢愚兮,懷貞愨之歡心。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

 ——司馬相如,《長門賦》第壹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