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降是什麽讀音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降是什麽讀音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xiáng]”出自於詩經作品《草蟲·喓喓草蟲》中。

其古詩全文如下: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註釋

⑴喓喓:蟲鳴聲。草蟲:壹種能叫的蝗蟲,蟈蟈兒。

⑵趯趯:昆蟲跳躍之狀。阜螽:即蚱蜢,壹種蝗蟲。

⑶忡忡:心跳。

⑷止:之、他,壹說語助。

⑸覯:遇見。

⑹降[xiáng]:悅服,平靜(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714頁)

翻譯

聽那蟈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沒有見到那君子,憂思不斷真焦躁。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頭,采摘鮮嫩蕨萊葉。沒有見到那君子,憂思不斷真淒切。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多喜悅。

登上高高南山頂,采摘鮮嫩巢菜苗。沒有見到那君子,我很悲傷真煩惱。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平靜了。

賞析

此詩的主旨,《毛詩序》謂“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朱熹《詩集傳》則謂“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獨居,感時物之變,而思其君子如此”。舊說另有“大夫歸心召公說”、“室家思念南仲說”、“托男女情以寫君臣念說”等等。此詩應是寫思婦情懷之作,所思是她鐘愛的人,至於是丈夫還是情人,可不必深究,因為這無礙對詩意的理解、詩情的玩味。詩首章將思婦置於秋天的背景下,頭兩句以草蟲鳴叫、阜螽相隨蹦跳起興,這是她耳聞目睹的,說是賦亦無不可。畫面之內如此,畫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時也許還感受到秋風的涼意,見到衰敗的秋草,枯黃的樹葉,大自然所呈露的無不是秋天的氛圍。“悲哉秋之為氣也”,秋景最易勾起離情別緒,怎奈得還有那秋蟲和鳴相隨的撩撥,詩人埋在心底的相思之情壹下子被觸動了,激起了心中無限的愁思:“未見君子,憂心忡忡。”忡忡,猶沖沖,形容心緒不安。

此詩構思的巧妙,就在於以下並沒有循著“憂心忡忡”寫去,而是打破了常規,完全撇開離情別緒,諸如自己孤處的淒涼、強烈的思念,竟不著壹字,而卻改用擬想,假設所思者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面前,那將是如何呢?詩雲,“亦既見之,亦既覯之,我心則降。”見,說的是會面;覯,《易》曰:“男女覯精,萬物化生。”故鄭箋謂“既覯”是已婚的意思,可見“覯”當指男女情事而言,譯為“偎著”是模糊意思,非直解。降,下的意思,指精神得到安慰,壹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質直,印使是女詩人也不作掩飾。這裏以“既見”、“既覯”與“未見”相對照,情感變化鮮明,歡愉之情可掬。運用以虛襯實,較之直說如何如何痛苦,既新穎、具體,又情味更濃。方玉潤說得好:“本說‘未見’,卻想及既見情景,此透過壹層法。”(《詩經原始》)所謂“透過壹層法”,指的就是虛實相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