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到那裏後,就自然無欲無求了。佛是以善意的謊言,騙我們成道的。
以欲愛斷欲愛
有壹次,尊者阿難住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有壹位婆羅門來園裏問他說:
「阿難道友!妳以什麽目的,要跟在沙門瞿曇的門下修學呢?」
「婆羅門!是為了斷欲的緣故。」
「阿難道友!斷欲,有方法嗎?」
「婆羅門!是有方法的。」
「阿難道友!什麽方法呢?」
「婆羅門!比丘以欲求、精勤、攝心、觀照之堅定意誌努力修行禪定,並且以修得的禪定力為基礎,開發超越常人的神通,可以依此為斷欲的方法。」
「阿難道友!照妳這樣說,豈不是陷入了無止境的循環嗎?修學的欲求也是欲,這豈不是想以欲求來斷欲愛,這樣的說法沒道理!」
「婆羅門!讓我來問妳,請妳照實回答。
妳認為如何?婆羅門!在來這裏之前,妳是不是先有來這裏的欲求?但到了這裏以後,這種欲求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裏之前,妳所激起想來這裏的精勤,到了這裏以後,這種精勤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裏之前,妳起了決定來這裏的心念,到了這裏以後,這種心念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裏之前,妳所做要不要來這裏的觀照,到了這裏以後,這種觀照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這道理是完全相同的,婆羅門!壹位成就阿羅漢的比丘,他的煩惱已經完全掃除了,清凈聖潔的人生已經確立,應該作的都做了,他卸下了煩惱的重擔,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全然地摧毀了輪回而生的束縛,而在最後的正覺中解脫了,此時,他先前想要成就阿羅漢的欲求消失了,先前所激起要成就阿羅漢的精勤消失了,先前決心要成就阿羅漢的心念消失了,先前所做要成就阿羅漢的觀照,也消失了。
婆羅門!妳說這樣會陷入無止境的循環嗎?」
「阿難道友!這樣的情況當然是有止境的,不是無止境的。
真是太偉大了,阿難道友!從今日起,請為我終生的歸依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