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玩火者自焚”是誰說的?出自何方?

“玩火者自焚”是誰說的?出自何方?

(玩火自焚、治絲益棼)

“眾叛親離”“玩火自焚”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衛國州籲殺了哥哥做了國君後,百姓不擁護,大臣不服氣,諸侯國不承認,弄得州籲心裏和油煎的壹樣,變著法想坐穩國君的寶座。

他想來想去,還是發揮自己的特長――打仗。作公子時,州籲就愛舞刀弄槍,並且還做過將軍。有了這樣的底子,他就想以打仗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讓百姓擁護,大臣服從,諸侯承認。打誰呢?他想起鄭國和衛國有過磨擦,就準備攻打鄭國。這時,恰巧宋殤公和鄭國也發生矛盾。州籲便派人對宋殤公說:“妳們如果討伐鄭國,我們願意拉上陳國、蔡國協助。”宋國同意了。於是,宋、陳、蔡、衛四國攻打鄭國,直打到鄭國的都城(今天的新鄭市),圍了鄭國都城的東門,圍了五天,大勝而歸。這就是有名的東門之役。仗打勝了,老百姓和朝臣會擁護州籲嗎?諸侯會承認州籲嗎?魯國國君魯隱公心存疑問,就問的大夫眾仲,眾仲說:“我聽說以德治國,百姓才擁護,沒聽說過以禍亂來治國的。以禍亂來治國,就好像整理亂絲時卻將絲再攪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州籲遇到什麽事都用打仗來解決,根本不把百姓的痛苦放在身上,只把殘忍兇暴當作自己的能耐。依仗武力就會失去群眾,對人殘忍就沒有人跟他親近。眾叛親離,難以成功。打仗就像火壹樣,不知道收斂,就會燒傷自己。州籲殺害國君,虐待百姓,不修德,想以禍亂來成事,必然不免於死。”

如果說這也是算命的話,眾仲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算命先生,那是以事物客觀的道理來算壹個人的命運。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是說,以德治國,就像天上的北鬥星,站在那位子上,就有眾星環圍擁戴。《易經》說乾德“雲行雨施,品物流行”,以德治國,做起事來就像行雲下雨那樣流暢,像萬物生長、大河奔流那樣自然。當然,從現代意義上來說,這些話不壹定全面,但在古代,這卻是許多士人堅信不移的真理。州籲逆潮流而動,冒天下之大不韙,不修德只修武,其結果也正如眾仲所說的那樣,不但身死了,最後還連帶得國家跟著受難。鄭莊公後來為了報東門之役的仇,北上伐衛,直打到牧,就是衛國都城的外面,壓得衛國之後再也沒有翻起身來。

當然,州籲伐鄭還是有點“成就”的,那就是以他的身家性命,給我們換來了“眾叛親離”“玩火自焚”兩個的成語,讓我們明白無論做什麽事,都不能有“玩火自焚”的行為,都別弄到眾叛親離的地步。

另外,人們又從眾仲“猶治絲而棼之也”中提取了成語“治絲益棼”,比喻處理問題不得要領,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

附:

《左傳》原文

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籲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眾仲曰:“衛州籲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籲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