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鐘山之陽,坐落著明代開國君主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現如今,明孝陵已經成為南京極負盛名的旅遊勝地,南來北往的遊客,都曾在這裏留下自己的足跡。
不知道去過明孝陵旅遊的遊客是否有註意到保護碑文上的三個字,與這座帝王陵寢寶頂正南面面石砌墻體上的七個字呢?前三個字為?明孝陵?,後壹處的七個字為?此山明太祖之墓?,這兩處其中的?明?字的?日?字旁,都寫成了?目?。據說?明?字多的這壹橫,是康熙帝拜謁明孝陵時有意而為之,這壹說法是真是假?康熙帝真的有改過這個字嗎?
明孝陵
康熙對於明孝陵可謂是禮遇有加,其實不只是康熙帝,清朝統治者入關伊始,就已經對於明孝陵十分重視。據史書記載,康熙第壹次南巡到達金陵之時,就主動前往明孝陵拜祭,祭拜時甚至都行?三跪九叩?之大禮,其禮數之尊貴,態度之恭敬,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
當然,康熙之所以這麽做,壹方面是為了穩定清朝統治,以謀求漢族認可、消除民族矛盾;另壹方面,是對漢人文化的認同,以此來表現清朝願意繼承明制,獲得明朝遺民的認可。
明孝陵
因為這壹祭拜儀式摻雜了政治色彩,所以,有些人就覺得康熙是在惺惺作態。民間更有這樣的傳言,有壹位風水大師向康熙建議,可以將朱元璋皇陵上的?明?字的?日?字旁改成?目?字,這樣壹來大明王朝的光輝就被清朝徹底壓制住了,皇帝再也不用擔心反清復明的勢力。
據說康熙聽了這位大師的話,才更改了陵墓寶頂上的?明?字,給它橫添壹筆。不僅如此,因為清朝大興文字獄,再加上都有皇帝改了?明?字的傳言,那些文人墨客在壹些重大場合上都不敢在明目張膽的寫?明?這個字,生怕讓朝廷覺得自己有異心。
這樣的解釋似乎也行得通,然而,進壹步探究明孝陵中這兩個?明?字的題字時間,會發現,這個被有意寫錯的?明?字,竟然與康熙沒有任何關系。
寶頂上的?錯字?
明孝陵保護碑上題字時間寫得很明確,碑文上的這三個字是於1961年,這壹處皇家陵墓成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以後,由書法家武中奇所題之字,既然是現代書法家所提,自然不會再犯這麽低級的錯誤,足以說明這並非壹個?錯字?。
其次,陵墓寶頂石砌墻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這七個字,據《?明?字故事多》壹文考據得知,這壹行字其實是民國初年才刻上去的,雖然雕刻者已不可考,但是這並非是清朝皇帝所為。這篇文章就徹底打破了康熙皇帝故意讓人刻錯字,別有用意之說。
古代?明?字
再者,回歸?明?字本身,這個以?目?字為偏旁的?眀?字,並非是壹個錯字。翻閱與?明?字有關的書法資料會發現,其實?眀?與?明?是《幹祿字書》中所說的壹對?正俗字?,所謂?正字?就是壹些在公***場合裏所用的比較莊重的字體,而?俗字?就是通俗文書中最常使用的字體。
古人以?眀?為正字,以?明?為俗字,所以在壹些碑文、判狀上經常見到這個?眀?字。然而在當今時代,由於漢字的統壹書寫,原來的?眀?字已經不再使用,這才讓人們誤以為明孝陵中的這兩個?眀?為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