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朝陽屬於燕國的領土。當時居住在東北的東胡人經常入侵燕國,雙方戰事頻繁。在燕昭王(公元前3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年-公元前279年),為了防止被趕回漠北的東胡人卷土重來,設置了上谷、漁陽、遊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了設防——燕長城。秦統壹六國後,對秦、燕、趙長城進行了增補和修繕,形成了從甘肅岷縣到遼東的萬裏長城。“燕秦長城”的說法由此而來。
燕秦長城經歷了2300多年的風雨侵蝕,但在張家灣南山和建平縣蛤蟆溝北梁之間,至今仍有壹座長7公裏、寬2米、高約1米的城墻遺址。其中,燒鍋營子鄉花江溝村北山上的路段保存最為完好,至今仍清晰可見石結構。此外,這壹地區還發現了許多附屬城市,古代用來屯糧。
燕秦長城被當地人稱為“石龍”或“龍圖”,主要是因為長城是因地制宜建造的。翻山越嶺時,鑿石壘塊,過平川時,破土夯土,所以必須設渡口過河。燕秦長城從赤峰南部建平縣熱水對面的老哈河口進入建平縣境內,蜿蜒80多公裏,在二家子鎮東口轉到內蒙古敖漢旗。燕秦長城這壹段遺產已作為重要名勝古跡得到保護,並被收入《中國名勝古跡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