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驚悸【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驚悸[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心驚肉跳[朗道漢英詞典]
心悸[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3概述驚恐是指由於氣血虛弱,痰瘀阻滯心脈,失去對心臟的支撐,心脈不暢而引起的壹種以驚恐、心跳加快、不能決斷為主要癥狀的疾病[1]。該病多為陣發性,有時為持續性,伴有胸痛、胸悶、喘息、吸氣不足、頭暈、失眠[1]。
1.自我警報,無緣無故地恐懼不安;2.受到驚嚇;3.心臟突然發暈就停下來。
3.1由於驚慌[2]而觸診,無故驚悸麻痹[3]為病名[4]。它指的是心悸[3][2],容易受到驚嚇和恐懼。患者因自我警告和恐懼而焦慮不安[4]。《論病邪與虛證》:“虛證損傷血管,導致心氣不足,邪氣使妳驚悸不安。”
3.2因驚嚇而驚嚇。驚嚇是指由於驚嚇而產生的驚嚇[4]。
《三因壹病綜合征》卷十:“有驚無險,必有所懼...所以妳會受到驚嚇,並被命名為阿巴拉。”
3.3心跳驟停即將暈厥時停止。驚嚇是指心跳驟停即將暈厥時的停止。
《醫學的真實故事:心悸、驚悸、健忘》:“受驚嚇的人突然跳起來,嚇壹跳,有時作者也是。”
4驚恐的病因病機多數是由於身體虛弱,心虛膽怯,處於危險之中,感到恐慌,使心神不能自控而引起心悸;
或者心血不足,陰血虧損,心中失去支撐,產生精神不安;
或多慮,勞損脾臟,氣血虧損,不能服食;
或者腎陰虧損,水火不善,虛火妄動,擾亂心神;
或脾腎陽虛,不能蒸發水液,停聚為飲,攻心,抑心陽,阻滯心脈,而產生此病。
現代醫學認為,各種因素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使心血管功能異常;或因焦慮、情緒激動、精神創傷、過度勞累等誘發。
5驚悸與心悸的異同。因驚恐而時有發生、時有停止者稱為驚悸,病程較短,病情較輕[5];沒有休克,心裏不安的叫心悸,病情嚴重,病程長的,就是重癥心悸[6][5]。如果驚悸持續時間較長,則可能發展為心悸,但兩者都以心悸為主要癥狀,治療方法相似[5]。
驚嚇和心悸的原因不同,病情程度也不同。故《秘傳辨證論治要點與心悸類比》壹文指出:“心悸...類似於恐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每次心慌都是內因導致的,沒有外因的沖擊。心裏焦慮,感覺有點累。雖然病是逐漸來的,但我全身狀態差,病情嚴重。另壹方面,震顫通常來自外部,偶爾來自外部,或來自恐慌或憤怒,所有這些都可以引起該病,伴有心悸和間歇性發作。雖然病來的快,但全身狀況良好,病淺且短。所以《紅爐燒雪,嚇而忘》壹文指出:“驚則心不安;緊張的人害怕休克,因為心臟在跳動;心慌的人心裏不安分,就像會抓住他們的人。”說明驚悸與心悸在病因和病情程度上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它們也是密切相關的。壹方面,驚悸可長期發展為心悸,正如《醫學概論:恐懼、心悸、健忘》壹文中所說:“心悸是由於驚悸時間長而引起的。”另壹方面,心悸患者易受外界沖擊幹擾,加重心悸。《石室內傷門驚悸秘錄》壹文說:“驚悸之證,擾不安,心神恍惚,驚悸不已。”[7]
6驚恐、慌張、心跳、偶歇及恐懼、多夢、易醒等癥狀的辨證分型。
心膽氣虛:氣短乏力,心悸,舌淡苔薄,脈數。
心脾損傷:頭暈、厭食、失眠、多夢、舌淡、脈弱。
陰虛火旺,心腎不和:癥見心煩失眠,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遺精盜汗,舌紅脈數。
心陽不足,水氣犯心:胸悶氣短,四肢冰涼,下肢浮腫,舌淡脈細。
心脈瘀血:燒心、氣短、乏力、胸悶、咯痰、舌暗、脈沈細或結生成。
7治療驚悸7.1針灸療法?益心安神,寧心止驚。
處方?祁門神門新語聚雀
方毅?主要是安神定誌,取心包經,和心經,原穴,神門,用兩穴安神定誌;心舒能益心,寧心,配合心經提穴巨闕,配合心經提穴,補心理氣,從而達到寧心的效果。
配穴配證?心膽氣虛-膽俞、心脾損傷-脾俞、心腎衰竭-腎俞、太溪、心陽虛弱-心脈瘀阻-血海、內關。
操作?毫米針,補虛瀉實,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壹療程。
7.2穴位註射療法?參考穴位。
方法?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註射液,每穴0.5ml,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
7.3耳穴選擇?交感神門心耳背心
方法?毫米針刺,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壹個療程。也可按針埋,或敷籽不籽,每3 ~ 5天更換1次。
7.4按摩療法7.4.1適用於心悸不寧,煩躁不安,輕度休克,乏力加重,胸悶氣短,自汗,坐立不安,不願聞聲,嗜睡多夢,舌淡,苔薄白,脈細[1]。
7.4.2選穴舒菲、厥陰俞、心俞、舒歌、鐘山、玉堂、紫果宮、關元、氣海、三陰交、太沖、內關、神門、大嶺[1]。
7.4.3操作方法:患者俯臥,揉背部兩側膀胱經,揉左右結構:?5分鐘,按舒菲、厥陰俞、心俞、舒歌各1分鐘。如果有陽性反應物,將方法撥到患者可以耐受的程度。患者仰臥,拇指按揉鐘山、玉堂、自貢、關元、氣海各65438±0分鐘。然後用掌根揉法沿任脈來回15次。手掌揉捏沿左上肢心包經自上而下來回10次。按雙側三陰交、太沖、內關、神門、大嶺1分鐘。[1]
7.4.4註意事項(1)使患者認識到驚嚇的原因很多,應排除器質性病變。耐心細致的分析原因,如果能解決問題當然更好,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可以提高認知能力,正確對待。尤其要樹立改造不良人格的信心,堅信病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1]
(2)將患者從被癥狀吸引的過程中解脫出來,樹立樂觀的精神,消除任何緊張和思想上的顧慮[1]。
(3)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生活,註意勞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堅持體育鍛煉,適當參加娛樂活動,註意積極休息(睡眠、安靜休息等)並重。)和積極休息(文體活動等。)鞏固療效,防止復發[1]。
7.4.5病例程,女,43歲,職工。患者是某單位領導,工作忙了十幾年,思想壓力大。近3年來出現心慌、心悸、氣短、胸悶、左心前區刺痛,每次持續十幾分鐘。癥狀大多出現在休息時間,最近幾天頻繁發作,影響工作。檢查:體溫36.65438±0℃,脈搏75次I,血壓65438±040/80 mmhg,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偶發性竇性早搏。b超顯示未發現器質性改變。x光片顯示心臟陰影不大。驗血等檢查正常。診斷:驚嚇。處理:操作方法同上。第壹次治療後患者癥狀明顯緩解,10治療後癥狀基本控制,給予10鞏固治療,達到痊愈。壹直正常工作,沒有復發。[1]
8關於心悸(心悸[3][2])是疾病的名稱[6]。它是指壹種以有意識的心跳、恐慌和無法做出決定為特征的疾病[3][2]。出自《傷寒論》,對太陽病辨證,同時治療。俗稱心跳,簡稱心悸[6]。心悸包括驚悸和心悸[7]。因驚恐而引起時不時停下來的叫驚悸,病程短,病情較輕[5];沒有休克,心裏不安的叫心悸,病情嚴重,病程長的,就是重癥心悸[6][5]。如果驚悸持續時間較長,則可能發展為心悸,但兩者都以心悸為主要癥狀,治療方法相似[5]。心慌在臨床上通常是陣發性的,每次都是因為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而且往往與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癥狀同時出現並見[7]。
詳見心悸吧。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