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病理表現為,胃熱若過盛,分解功能過強,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饑等癥狀,熱盛津液過度散失,導致燥熱內滯,胃平衡失調,出現口苦、口渴、便秘等癥狀。更有甚者,耗陰液,致胃陰不足。胃火發炎會導致胃氣上沖,可見惡心、嘔吐、苦黃水等癥狀。胃火順著經絡往上走,或者是牙痛牙齦腫,或者是鼻衄,燒壞了胃的脈絡,所以血溢出來就是嘔血。
中醫詞典的相關定義:
胃熱(胃熱)是指胃受邪熱之苦,或過食煎燙之物,以致口渴口臭。餓吵,小便短赤,便秘。胃熱化為火時,可見口腔糜爛和牙周腫痛。見《胃火上升》壹文。
胃熱殺五谷,殺五谷,說明五谷食物容易消失。胃的功能主要是分解水谷,胃裏的熱量會導致過度分解。吃完不久就會覺得餓,這叫胃熱殺糧。比如吃多了,身體得不到滋養,就會瘦下來。這種現象被稱為“消谷饑”。見此文。
胃熱過盛(胃火過盛)描述的是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癥狀為多飲、惡冷飲、口臭、口唇發亮、牙周腫痛、胃熱、小便黃短、便秘、舌紅、苔厚黃。如果熱病表現為胃熱過盛,即陽明實熱,則可能出現譫妄、譫妄、狂躁等癥狀。
胃火上升是指胃熱化為火,發生口腔炎癥的病理。比如口臭,牙齦腫痛,甚至牙齦出血。舌苔顏色見“胃熱”。病理性被毛顏色主要有白色被毛、黃色被毛和灰黑色被毛。有時也可出現青苔(多由白苔轉化而來,常見於流行和濕溫,是濕熱郁結的標誌)和黴變苔(紅中帶黑,舌苔黃,常見於中暑或內熱郁結時間較長,主濕熱病持續時間較長)。
~~~~~~~~~~~~~~~~~~~~~~~~~~~~~~~~
苔的好壞就是舌苔的形狀,分為:①有無苔。正常舌有薄白苔,是胃氣所致。在病程中,舌苔從有到無是胃氣陰兩虛,正氣漸衰的表現;但舌苔剝去後,有薄白苔起死回生,是邪氣退入陽生,胃氣逐漸恢復的表現。②苔蘚的厚度。透過舌苔可以看出舌苔薄,但看不出舌苔厚。舌苔的厚薄可以衡量善惡的升降和病情的輕重。薄苔治外感表證,也治內傷和氣郁。厚苔治痰、濕、郁。舌苔由薄變厚,邪氣由表入裏,邪旺則病入;舌苔由厚變薄,說明致病因素由內而外到達表面,總比生病好。③潤舌苔有助於了解津液的變化。如果舌面濕潤,幹濕,則為正常舌象,雖有病,津液未傷;腎之濕若滑,謂之滑苔,主控寒濕,或陽虛停水。如果舌頭看起來很幹,口中沒有津液,那就是苔幹,多是熱盛傷津,陰道失液,或氣不能化津液所致。④舌苔油膩。⑤部分舌苔。舌面舌苔分布的變化。舌苔遍布整個舌頭。舌苔分布在舌面的前、後、左、右四個部位,稱為偏。舌苔的局部分布可以確定病變的位置。整個被膜表現為邪散,多因濕痰阻中焦;舌苔偏向舌的壹側,因為邪在半表半裏,或者病在肝膽;苔根厚膩,多為痰濁或胃腸郁結。⑥舌苔剝落。⑦舌苔的消長。舌苔的厚薄和變化也是善惡進退的反映。舌苔由少變多,由薄變厚,壹般提示邪氣加重,主病推進;舌苔由厚變薄,說明正氣在逐漸恢復,主病在消退。如果舌苔突然增多、減少,多半是病情突變的征兆。8舌苔的真相。辨別真假舌苔可以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判斷舌苔真假的標準是有沒有根。舌苔緊貼舌頭表面不易刮下的地方,好像是從舌體上長出來的,就是真苔,也叫根苔。如果苔不是真的,如果是浮在舌面上,就會被刮去,就是假苔,也叫無根苔。在發病初期和中期,根包衣比無根包衣深,發病後期根包衣比無根包衣好。如果舌體表面漂浮著壹層厚厚的苔蘚,則顯得無根,下面又長出壹層新的苔蘚,這是疾病痊愈的標誌。辨別假苔要註意三個方面:壹是早晨舌苔飽滿,食後苔退去,雖是假苔,但並非無根;如果退後苔少或無苔,則為裏虛。二是若有皮毛,有顏色,則刮去,病輕淺;擦幹凈了,病就輕了。三、厚苔無根,新苔無法在其下生長,是原有的胃氣,再加上胃氣不足無法蒸發胃液。多為服用感冒藥傷陽,或服用熱藥傷陰所致。